关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楼主你想问什么?

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上半叶留下的时代印记。在20世纪之前,人类从未有过“世界级”的战争,但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30多个国家。这场始于欧洲的冲突,造成了约6.5438+0.85亿人死亡和3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然而仅仅20年后,战争再次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独立国家幸免,约600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几乎被摧毁。

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目的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长。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战争的动力和内容,也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和规模。20世纪初,当社会生产力和资本的规模已经遍布全球,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利益网络时,它们之间的竞争和争夺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世界,争夺霸权的战争很容易最终发展成为世界大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都起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也就是帝国主义。无论是一战的交战双方,还是二战的始作俑者德国法西斯国家,都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天然边界。所以列宁关于垄断是世界大战最深层根源的论断,对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正确的。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由于这种不平衡,以前落后或战败的帝国主义国家可以迅速发展并迎头赶上,从而使按照旧的力量对比划分世界的模式迅速过时,并使按照新的力量对比重新划分世界的问题日益尖锐。

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另一个方面,即它们是西方民族主义恶性发展的结果。随着19世纪的过去,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维护本民族合法权益的进步性,转而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

极端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符合统治集团的利益,并给人类带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一战后,这种嬗变的民族主义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进一步发展,并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另外,二战起源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首先,战胜国在一战后对世界做出的安排——凡尔赛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温床。其骇人听闻的掠夺性使得德国战后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达到历史最高点,成为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敌视苏联的基调阻止了二战前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从而对二战进程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一针见血地将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做的蠢事”,颇有见地。

其次,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的重要因素。正如已故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所说,《慕尼黑协定》是西方国家的一大耻辱。德国的征服国策和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条并行的溪流,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汇合,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无论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类终于依靠自身的理智、智慧和力量,暂时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置于次要地位,在反法西斯大联盟的全面合作和战略协同下,战胜了邪恶的法西斯集团,赢得了战争、和平和进步。

两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本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独霸世界的世界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受美苏控制。欧洲在19世纪建立的世界霸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与欧洲的不断衰落同步,它所代表的殖民主义也在一步步后退,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终于在二战后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伟大的进步,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革。

与欧洲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苏的崛起同样始于一战,完成于二战,使得美苏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欧列强称霸世界的时代。这种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是二战中后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立的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作为二战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现实,具有相当大的历史进步性。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冷战后世界的宝贵遗产。

首先,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苏美英这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原则正式纳入国际关系体系。这大体上制约了美苏在发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即双方不应诉诸战争,而应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因此,二战后,在东西方紧张对峙、局部战争不断的情况下,冷战的两个主要参与者——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这就形成了冷战最基本的特征:既是战争,也是和平,从而维持了世界和平的总体状态。

其次,雅尔塔体系倡导的和平、民主、独立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而且,在雅尔塔体系演变而来的两极格局中,也存在着多极世界。

在雅尔塔体系下,衰落的欧洲通过西欧联盟得以复兴。这一联合过程使西欧成长为相对独立于美苏的又一支世界级力量,成为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翻天覆地。在战败国日本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当中国最终恢复在联合国的全部合法权利时,全世界也见证了一个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崛起,成为国际事务中最重要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在雅尔塔体系实际运作导致的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下,世界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体现了两极分化的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上的相互包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大战是20世纪特有的现象。但是,50多年没有世界大战也是基本事实。这无疑引起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世界大战手段对人们家园的一次次掠夺,人类制约世界大战的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纵观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为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战后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再次腾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合作已成为绝对必要的。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这种在迄今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的反对战争本身的消极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得到极大发展,并成功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和冲突的扩大。今天,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已经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在付出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后,人类开始学习一种古老而全新的处理国际争端的方法:通过外交手段进行必要的妥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之间互不妥协,最终导致战争爆发。一战后,人们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教训,使得二战之路曲折了许多。英法美等国担心再来一次世界大战意味着西方文明的毁灭,所以他们的政治家为了妥协,愿意对凡尔赛体系做一些调整。但他们犯了两个大错误:一是向无限侵略扩张的法西斯国家让步;第二,他们不断用其他国家的主权利益来满足法西斯主义贪得无厌的胃口。所以这种所谓的妥协退让虽然可以暂时遏制法西斯国家,但也进一步刺激了后者的欲望,最终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接受了更多的历史教训,在处理国家间的矛盾和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和结束,妥协日益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常规手段。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它意味着参与谈判的国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法利益,同时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它意味着谈判双方在他们想要的和他们想要的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它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果的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50多年里,这种妥协的例子比比皆是,国际关系出现了对话代替对抗、缓和、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20世纪战后人类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和成熟的标志。

今天,两次世界大战已经成为过去,冷战以其独特的方式结束。世界正在和平与发展的浪潮中,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程中进入新的千年。但是,如何有效避免战争,长期维持和平,仍然是人类最为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更加理性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摒弃各种极端观念,特别是几十年来形成的冷战思维,共同努力解决棘手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繁荣和持久和平的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