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明末清初的小冰期。
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是一个超大型的生态系统。在数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中,地球经历了四个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称之为“冰期”。
“冰期”期间,全球气温变冷,水汽从海洋向冰区转移,陆地上的冰层不断扩大增厚,海平面急剧下降,直接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电影《冰河世纪》就是描绘的场景。不能适应这种气候变化的动植物大量灭绝。好在这种程度的变化持续了上亿年,上一次发生在200万年左右,所以我们人类作为目前地球上最大的人口,暂时不用担心世界末日。
但仍有一种理论认为,除了“冰期”,还有一个每几百年发生一次的小冰期。每次小冰期出现,地球温度都会急剧下降,天气变化很大,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很高。这种剧烈的气候变化将大大减少全球粮食产量,从而导致剧烈的社会动荡和人口急剧下降。
根据现有资料,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小冰期,从殷商末年到西周初年。东汉末年,三国;晚唐五代;明末清初。。。那么根据这些资料来看,“小冰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而且,还有一个惊人的事实。每次小冰期出现的时候,中国都有一场瘟疫,而且规模非常大,传播范围非常广。
由于缺乏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我们只看史书中最后三个“小冰期”的瘟疫记录:
1,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公元161年至公元186年,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疫情不断,黄巾乱使天下空虚。就连阿明医生张仲景的亲属,也死伤了三分之二。
魏晋南北朝(220至581):
公元234年至235年,魏明帝当政期间,魏国发生了一场大瘟疫。
公元246年,孙权当政时,吴国大流行,军队十有八九死伤。
2.晚唐五代:
公元755-763年,发生安史之乱,天下大疫。一半以上的人死了,开元到天宝之间,天下有几千万户。瘟疫之后,户口不到200万。
公元790年,唐德宗贞元年间,江南大旱,井泉干涸,许多人渴死,还爆发了瘟疫,折磨死人。
公元832年,浙西发生大疫,朝廷给疫死的人送棺材。10岁以下的人不能保留二月粮。
公元880年,黄巢的军队中爆发了一场大疫,死伤过半。
3.明末清初
1939-1644明朝崇祯年间,明朝末年瘟疫流行。据吴有科《论鼠疫》记载,常以全家为单位传播,数百万人死亡。
其中,最夸张的是明末清初。明朝中叶以后,我国的农业文明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繁荣的时期。标志之一是,明朝人口在万历(崇祯之父)时期达到2亿,但万历以后,人口呈下降趋势。到清朝顺治(康熙之父)时,中国人口可能不足6543.8亿,至少损失4亿。甚至有学者认为,明末清初,中国流失了40%左右的人口。直到康熙年间,人口才超过654.38+0亿,直到乾隆年间(康熙之孙),人口才增加到2亿。
当然,这是伴随着明清战争,包括明末农民起义的。但是,小冰期引发的自然灾害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是65438+10月0等温线的最南端分界线,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天一般不会结冰。但明清“小冰期”时,长江一度封冻一个月,洞庭湖最厚处达一尺,浙江境内河流厚如冰面。这些极端天气发生在公元1450年到1750年之间。
你能想象今天广州下大雪吗?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十二月,广州多地甚至下起了大雪。在从化县,“山谷中,群峰耸立,森林巍峨”,绝对是百年不遇的大事。
更可怕的是,气温下降会产生连锁反应,水汽会向南方集中,必然导致北方干旱。崇祯十七年,河南九旱,黄河中下游的梁山泊、鞍山湖居然干涸了。崇祯旱灾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为历史罕见。连年干旱导致农民歉收,酿成了吃人的悲剧。《德平县志》中记载“大旱,人食草木,有血肉食人”。
崇祯年间的“明末大瘟疫”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为什么连年干旱后会有瘟疫?这些瘟疫大部分其实都是瘟疫。
每当遇到干旱,鼠洞内的温度也会因降雨量减少而升高,细菌容易在老鼠身上滋生,干旱时粮食作物就会短缺。为了寻找食物,老鼠会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崇祯14年夏天,中国甚至出现了大群老鼠互咬尾巴,成群结队过河的现象。老鼠的活动范围扩大后,自然增加了鼠疫流行的几率。在干旱期间,人们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他们的身体抵抗力已经下降。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们会主动寻找鼠洞,并从中取出食物,增加了人类接触老鼠的机会。极端情况下,人类还会把老鼠肉当作食物来充饥,从而增加感染鼠疫的几率。
据史书记载,“从崇祯14年开始,大明府发生瘟疫,十之八九有人死亡。广平府大饥荒,人吃人。北京天津大瘟疫。河南大流行,开封府吴恙县死了19人,灭了无数。杨蓉,人死不分离,三月路上无人。”
就连首都也未能幸免。夏燮《童鸣鉴》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未数。”因病死亡的不计其数。《崇祯实录》也记载:“京师大疫,亡日数万。”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上述官方记录显示“十间空房九间,甚至所有住户都已耗尽,无人收留。”
据历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明末广州各省总人口约为6543.8+亿。万历和崇祯年间的两次瘟疫流行,华北的陕西、山西、河北三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以上。四分之一的首都被瘟疫夺去了生命,20万人进了坟墓。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和电影《大明劫》都刻画了明末底层社会的末日景象。
鼠疫的流行不仅会使人口减少,老百姓也会通过逃亡和迁徙来谋求生存。这些人聚集的地方就会铤而走险,导致农民起义。明末清初由李自成、张领导的农民起义都是由灾荒引起的。
这还是“小冰河期”给大明带来的内忧,当然也有外患。
自明朝成祖以来,大明就有“帝守社稷,君亡社稷”的祖训。中原王朝是农业文明,古代比较富裕,北方地区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由于需求不同,导致气候变化下的冲突。东北农业对热量的需求很高,寒冷的天气直接影响了东北的畜牧业。进入明朝中期后,东北地区耕地较宋元时期明显下降,畜牧业难以维持。自然要选择南迁,建立新的政权,这样就会产生冲突。这也是明清战争的气候背景。
大明内部的困难已经很多了。现在在“小冰河期”的影响下,同时遭遇了天灾人祸和外敌。各种矛盾一起爆发,最后实在支撑不下去了。至此,中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乐章结尾部
近年来,“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的说法充斥着新闻版面。“小冰期”是学术界给出的地球温度一直在上升的解释,认为地球的变化是由于其周期性。
其实“小冰期”和朝代更替都是历史过程。当历史真的发生时,普通人做不了历史的书写者,那就做历史的见证者和体验者吧。
(全文结束,感谢观看,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