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人才济济。古代有几十个将军。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闻喜县古称桐乡,秦代改名为左毅县。汉武帝刘彻因喜悦平南越国的胜利,隶属山西运城市,故名闻喜。闻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与绛县、垣曲接壤,北接侯马、信江,西接稷山、万荣、盐湖,南接夏县。闻喜县历史悠久。自左毅桐乡改为闻喜以来,已有265,438+000多年的历史,名人众多,古迹众多。魏晋地图之父裴秀,唐代中兴圣人裴度,宋代著名抗金人物赵鼎,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有唐玄宗写的御碑和韩愈写的文章,还有祁隽藻写的《平淮西碑》。

唐王位于闻喜县石门乡,中条山脚下,海拔1752米,是中条山南端的最高峰。唐王山古称条山,根据《山海经》改名为景山。公元前1600年,他派兵至此,吹响了第一战,灭了夏简商,奠定了商朝六百年的基业,并将山名改为唐王山。汤旺山是商汤文化的发源地。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不超过尧、舜、禹、唐,全国只有一个以商汤文化为主题的文物景区。运城唐王山风景区古称条山、荆山。夏末,皇帝没有办法生活了,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去了唐城。经过七年的休整和训练,他们在公元前65438年出兵平定桀,消灭夏简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郭家庄秋实石牌坊、碑亭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家庄村口,南北道路两侧长约130m。其中,石牌坊坐北朝南,横跨南北道路。是清代颜体邱家谟为其母孙伊人所建的贞节牌坊。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牌坊由石头砌成,仿木结构的重檐歇息在山顶上,龙在亲吻。屋檐下,前后挂着石碑,额头上刻着人们的故事。花板上饰有花草,额上刻有额头。碑亭位于南北道路两侧,始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共5亭。

闻喜文庙位于闻喜县县城东北角。宋先平四年重建,元大德七年(1303)倒塌。明弘治四年重修(1491)。占地38亩,坐北朝南,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大城门、池畔、蓟门、大城店。右边是传教和教学斋。大成前有乌龙影壁,影壁后有砚池。大成殿宽五间,深三间。拱门五步,玻璃歇山顶。客房200多间,有吉兴门、朝门、大成门、池畔、大成店、明伦堂、龚雪、廊坊等。门前的五龙影壁由彩色玻璃制成,造型生动,光泽简约。大成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规整的结构,耀眼的玻璃脊饰。

在山西省闻喜县东北25公里的梨园站北角。梨园镇古称木兰镇,相传是古代女英雄木兰抗击侵略者的铁门。裴的庙就建在这里。佩佩平了藩镇,恢复了唐朝的中央集权。神社始建于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屡遭火灾破坏。历代都有修缮。现存古碑数十座,大部分是珍贵的史料和书法艺术石刻,北周的裴洪碑,书法稳重,唐代玄宗所写的裴光庭碑,笔画豪放,字体优美;尹陵的名著《裴敬民题词》不仅与冯岩关系密切,而且包含了刘一。它端庄凝重,笔法挺拔。从金大鼎到清代,是氏族遗物的精华,书法浓厚,雕刻精细。

灰坑遗址位于运城盆地东北边缘,紫金山南侧的山前斜坡上。地势北高南低。发现于1954,现有面积15000平方米。遗址内发现的灰坑只有一种,大量陶器碎片裸露在地面和悬崖上。可辨认的形制有仰韶文化的壶、罐、罐、碗、杯、瓶,龙山文化的壶、杯、罐。其文化特征应属仰韶文化庙沟类型。这个遗址保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