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文件15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1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和日本核泄漏事故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系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长期来看,化石能源的优势地位不可动摇,油价仍面临上涨压力,这为天然气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拾发展信心。相关国家对南海、北极等重要潜在能源产区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工业发展也受到这些热点问题的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导致的高油价也使中国面临更加严重的输入性通胀。中国虽然没有放弃发展核能,但明显放缓了脚步。
首先,当前的全球能源形势
能源一直是关系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目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发展很快,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还需要时间。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构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求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大部分时间,能源供应紧张。在此期间,虽然全球石油总体供需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种平衡非常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等原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段时间,某些油品出现断货,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出现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短缺。
总体而言,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而能源消费需求快速上升。近20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超大型油田。在世界现有的四大超级油田中,中国的坎塔雷、布尔甘和大庆油田产量已经开始下降,只有沙特的加瓦尔油田仍保持高产量。未来,俄罗斯在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产量也将下降。除了在西西伯利亚发掘新的产出,还要开发东西伯利亚乃至基础设施落后的北极。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投资仍面临不确定性。俄罗斯石油产量高峰时可达654.38+00.5万桶/日,但到2035年,日产量将降至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虽然资源丰富,但出于各种原因限制开采。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石油储量丰富,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的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超过了产量的增长。虽然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得石油需求出现了1983以来的首次下降,但在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掉头向下。可见,石油供应的缓解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是常态。
全面提速&;mdash& ampmdash
能源结构多样化
当前国际金融动荡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需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了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6月165438+10月21日,中国第九核电站mdash& ampmdash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65438+2月65438+6月,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65438年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工程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计划正在中国逐步展开。据了解,2020年前中国将在核电方面投资约4000亿元。
其次,2008年2月5日,65438,65438,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序幕”。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内蒙古正在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在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不断加速:中国通往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国和俄罗斯还决定修建一条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获国家批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个总投资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的天然气管道相连。这是中国第一个引进国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果算上沿线城市的管道改造建设,总投资3000亿。与此同时,二期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项目也已规划完成,成都1000万吨炼油厂即将开工建设。
张说,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表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逐步实现。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能源企业整合重组力度,构建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机遇,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应走多元化道路。
节能降耗&;mdash& ampmdash
开源节流是根本之举。
65438+10月13,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一些人担心低油价可能会减缓对新能源的投资。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性质决定了廉价时代一去不复返,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只是治标不治本。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这两件在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大事,唤醒了世界各国,解决能源和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60%的节能潜力在工业领域。我国用油的经济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力在整体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实施传统的煤电项目,并计划关闭13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10,小火电机组已关停3265438+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近三分之二。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的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区域性变化。在消费方面,能源消费的重心正从西方发达国家转向亚太地区,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能源生产日益多样化。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仍然掌握着全球石油供应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高峰期即将到来。
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发展已经露出了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应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者的变化来自于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在国际范围内的转移,后者的变化来自于现有主导能源供应安全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能源格局的这种变化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日益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期。然而,中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这不仅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能源统计,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分别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较低,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已接近50%。同时,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是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总悬浮颗粒物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石油的高度依赖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仅导致中国资产价值体系崩溃、生产生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也会遭遇较大压力,长期来看也将制约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长期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否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BP、埃克森、壳牌等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不仅主导了近百年来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近年来还加快了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我国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把企业资源投入到新能源的开发上,可能会更加不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格局的改变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风险,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巨大的内需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提高管理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发展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这为中国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国家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将落入他人之手。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竞争力才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历史经验证明,能否积极、灵敏、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国石油集团作为重要的国有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是对其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公司的转变,为更好地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在: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括支持传统能源、改变能源供应结构、发展价值链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管理国际化。因此,这一战略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通过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建,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系统将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成本,这对企业在日益全球化的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想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充足的能源,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长期能源供应结构的灵活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减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形势跌宕起伏,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了能源消费国的经济,也给能源出口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和海外扩张同时推进,生产国频繁打“能源牌”,实现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发展新能源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表明,当前国际能源形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此背景下,认真审视中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造成了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能源质量低、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紧张、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未来能源消费强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对油气的需求增长将快于煤炭,受自然条件限制,国内资源开采量难以快速增加。中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40.5的世界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中国的能源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2.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自1993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8年中国进口石油218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2020年左右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随着全球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中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控制能力较弱,过于依赖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以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关键时刻的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严重。外需萎缩,工业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步显现。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1.2、9.8和8.5个百分点。预测国民经济景气的先行指标&;mdash& ampmdash全国发电量从去年6月10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 &;mdash2月累计涨幅同比仍为-3.7%;1。mdash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能力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或下降。炼厂减负荷减产,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升至历史高位。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挖潜,以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一场新的经济改革已在全球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一直在反思并积极准备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将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未来三年可再生能源产量将增长1倍;2012年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提高到10%,2025年提高到25%;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清洁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利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的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多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汽车;投资45亿美元改造联邦政府的建筑,在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奥巴马提出,谁掌握了清洁可再生能源,谁就主宰了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就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领头羊。除了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刺激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将增加300亿欧元投资,创造35万个就业岗位。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计划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就业规模超过汽车行业。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6543.8+000亿美元建造7000台风力涡轮机,创造6543.8+06万个新工作岗位。日本将太阳能发电量增加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将增加40%。韩国大力推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在普通家庭的普及,将建设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不能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为当前的金融危机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我们应该吸取过去一些行业发展的惨痛教训,紧跟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加强新能源技术的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第二,抓住机遇,加快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在上个世纪100年期间,15%的世界人口完成了工业化,导致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增加到30亿吨。本世纪85%的人口将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肯定会进一步增加。虽然世界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不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耗也在逐渐增加。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将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全球范围来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我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模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结构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刺激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做好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油气开发;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将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占我国煤炭终端消费的56%以上。2008年,全国发电装机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占比76%;水电装机容量654.38+0.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容量906万千瓦,占比1.3%;风电894万千瓦,占比仅为0.8%。煤炭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每L吨煤炭开采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矽肺等。因此,降低煤电比例是改变中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应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流化床燃烧、大型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完善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优化调整煤电结构,将煤炭产业链向下游化工产品延伸。
2.积极发展核电。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从理论上讲,1公斤铀释放的裂变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2500吨煤或2000吨石油释放的能量。百万千瓦火电厂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铀原料。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年来,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两年将建设32座核电站。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40个核电机组;英国于5438年6月+2008年10月决定恢复核电站建设;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08年,广东宁德、福清、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项目相继开工,总规模14万千瓦,标志着中国核电建设进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仅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 & amp;mdash2020年),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将提高到4%,这意味着未来每年至少要开工2座核电站和400万千瓦核反应堆。到2020年,中国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4000亿元。去年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推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获批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中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全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实现能源的长期战略替代和加强环境保护。中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达到10%。
水电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水资源丰富,理论储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的40%。按照目前的勘察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开发,如果充分开发,每年至少可以提供6543.8+0亿。mdash1.3亿吨原煤能源。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水电是一种很好的调节电源。在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电开发利用技术成熟,应优先考虑。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利用技术基本成熟,可视为当前规模开发并形成实际供应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太阳能有巨大的潜力。一旦关键技术突破,经济性提高,就会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强太阳能发电技术和热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等特点,适合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拓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以从现有的废弃物资源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推广和支持一些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对于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要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能源替代意义重大,应充分重视,及早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当务之急是我国政府要建立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理顺现有资源,支持政策体系和未来十年的能源投资格局,为高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壮大油气产业,实现增收节支。
一是加快油气基地建设。按照“东部挖潜、西部开发、加快海域、南部开放”的原则,到2065.438+00年,全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将分别达到6543.8+0.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推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着眼全球,从战略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石油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现代石油储备体系,制定一整套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方案。
& gt& gt& gt下一页带来更多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