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指数“进二退一”的走势,树立中期“圆底”思维
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次科技股取代权重股主导普涨行情,表明短期风险偏好有改善意愿。但在震荡研磨阶段,仍应警惕指数“进二退一”的走势,总体保持乐观谨慎。
科技股涨停。
9日,芯片、5G、云计算、国产软件等科技股全线爆发,太极、迈耶-帕科、中国软件等细分行业龙头股纷纷涨停,引领大盘全面上涨,一改以往“台上放砝码,主题唱戏”的格局。
“多因素* * *振动让科技股9日大涨。”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投资总监刘广玉表示:一是中兴通讯9日公布5G建设进展,表明5G进入商用阶段为期不远,刺激中兴通讯及5G等相关通信板块明显走强;二是计算机软件、国产芯片、云计算从上半年开始受到市场资金的关注,如果市场稍有企稳迹象,就有卷土重来的强烈意愿;第三,科技股近期出现较大调整,短期技术调整到位,反弹要求强烈。
有分析称,与2月中下旬的科技股行情类似,当前科技股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从而打开了市场向上的空间。
以计算机板块为例,国泰君安分析师杨默表示,从产业走势、公司整体基本面、资金筹码分布三个方面来看,该板块具备反弹基础。
树立中期“圆底”思维
“本轮调整的空间和时间已经比较充足,后市在2700点上方反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刘光恒表示,面对外围市场的多种不确定性,a股本身需要政策、资金等多重因素配合,才能走出一个像样的趋势行情。总的来说,我们保持乐观和谨慎。
其实回顾a股历次底部,都不是尖底,而是圆底。以2012为例。当时市场自下而上的内在价值凸显,政策预期年中开始边际转向,但指数直到年底才迎来明显反弹。
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表示,上证综指2006年2065438+65438+10月底2638以来的行情,可以定性为箱体震荡大圆弧的底部。
在市场震荡过程中,估值水平不断下移,以时间换空间,形成长期弧形底部。宏微观基本面自2016二季度开始触底企稳,但去杠杆背景下资金供需一直偏紧。弧底的右侧,也就是新的牛市,要等到去杠杆的高峰过去了,资金供求关系才会出现拐点。
双手抓周期成长
分析人士认为,从市场整体来看,无论是基建产业链持续活跃,还是科技股异军突起,都无法跳出存量博弈格局。近期强势股补跌,为市场资金重新流动提供了可能,市场风格有转变的机会。
安信证券分析师陈果表示,推动反弹行情的核心要素是:一是后期政策微调和金融经济数据的验证;二是对内深化改革;三是加快对外开放。市场整体仍有进一步估值修复的空间,包括基建链和金融股,但中期最强主线仍是增长。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市场的核心逻辑,核心行业是计算机、军工、通信、电子、新能源汽车、教育。聚焦国企改革和乡村振兴。
长江证券表示,从短期博弈市场反弹来看,顺周期行业值得关注。目前主要的市场机会来自于政策预期改善的博弈,因此顺周期受益无疑将是逻辑上阻力最小的方向,之前的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逻辑。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中长期时间维度上,投资成长型行业的平均收益和中签概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找到成长方向是中长期最值得关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