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的古代教育
645年6月,长兄中臣镰足亲王夺取旧贵族控制的政权,建立孝德天皇,模仿中国的建制,国号大华。646年颁布“由大变新”的诏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推动了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从此,日本设官求学,一方面继续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另一方面仿照中国唐朝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日本的贵族教育制度。668年,长兄太子正式登基,成为天之帝。在教育方面,开始建立大学,去大学读书的贵族子弟被称为博士生。大宝元年(701),耐力王子和藤原布比制定了《大宝法》,从法律形式上肯定了大华革新以来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大宝法令》的“学令”部分对大学和国学做出了各种规定,这是日本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根据《大宝法》规定的教育制度,京都设置大学(或大学堂),地方设置国学。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分裂,经济实力雄厚的织田信泰、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封建领主相继崛起,逐渐形成统一全国的力量。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外敌入侵将军”称号,在江户(东京)建立幕府,恢复中央集权制,完成了军事上政治上统一日本的大业。从那以后,直到明治维新的260多年,被称为江户或德川幕府时代。
江户时代,幕府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推崇中国宋理学家朱创立的学派。日本传统宗教的神道思想在和学(或国学)中得到了发展。为了防止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幕府采取了“锁国”政策,禁止与除中国和荷兰以外的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日本只能通过荷兰人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因此,西方科学文化在当时被称为“蓝雪”,并在18世纪开始传播。儒学、和学、蓝学等各种学派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日本的学术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内容。江户时期,文化教育呈现复兴趋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多样。教育机构分为:幕府学校、藩属学校和“人民”教育机构。著名的幕府直属学校有长平坂本所、和夫所、开城所、医学所等。昌平坂本院是最重要的儒学中心,有供奉孔子的神社。何雪工作坊是教授日本汉学的中心。开城学院是教授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及西方语言的中心。医学研究所教授荷兰医学。藩校一般位于大明境内,主要是培养各种藩武士。宗学的教学内容开始同时以国学书籍和武术为主。1715以后,逐渐增加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如数学、医学、航海和军事技术、西文等。,其中有些还被研究学习过。“大众”教育机构包括农村学校、私立学校、寺庙、心理学和实践学习讲习班以及其他类型的学校。农村信贷有两种:宗族或诸侯为其子女开办的学校和普通人在农村设立的学校。前者类似于诸侯学派,后者类似于庙堂。私塾是个别学者在各地创办的,对江户时代文化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江户时代初期的殿宇多位于殿内,之后殿外的殿宇逐渐增多。到明治维新前夕,已经有两万多座寺庙。寺庙房屋的组织者包括战士、僧侣、医生和神,以及平民。学生被称为“寺童”,来自各行各业,多为平民。学习的主要科目是阅读、写作和算术。这是一个大众教育机构。为明治维新后普及初等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