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佛教的初步进程

见:三国时期,曹丕,孙权,无量寿经。

佛教早在东汉初年就传入中国,但当时儒学兴盛,发展不大,三国后期才发展起来。

三国时期,洛阳是北方的佛教重镇,南方是建邺。曹魏魏明帝大兴佛寺,曹植也喜欢读佛经和创作梵文。在孙吴地区,芷倩、康桑辉先后入吴时,受到孙权的高度赞扬。孙皓称帝时,曾想摧毁佛寺,但终因康桑会的影响而作罢。佛教在蜀汉不是很繁荣。据旧书记载,有《蜀守冷言》两卷,《蜀普药经》两卷,但已失传。

当时,大乘佛教在贵爽帝国的影响下四处传播。受其影响,佛教在于阗、龟兹兴盛。后来,天竺坦喀罗、安息坦迪、康居康僧铠等僧人前往洛阳翻译经典,向中国传播大乘佛教。谭克甲罗普及戒律,是中国僧人守戒的开端,后人以此为法家之祖。檀迪译《昙无德因缘》为朱世行等人所遵守,一般认为是中国出家的开始。由于当时的佛经翻译很差,朱世行于260年从永州出发到于阗学习原始经文,成为第一个向西求法的中国僧人。他写了一部梵天版的《大般若经》,282年被弟子送回洛阳,最后由朱淑兰翻译成《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