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和中国管理思想发展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内在规律:
第一,把管理的科学理性方面和感情的非理性方面结合起来。英国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在19年末和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的经典思想,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这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当时没有科学的管理原则和科学的管理依据,科学管理运动每次都科学合理地把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使得管理。这场运动在当时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单纯注重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因为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企业的员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改变着对现实的要求。他们不仅是理性的,更重要的是有感情的,不仅需要经济需求的满足,还需要情感、社会地位、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这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为科学应运而生。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过分强调非理性的方面而忽视理性的方面,管理绩效就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两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行性。
第二,在管理中结合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角色。所谓正式组织,是指企业为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规定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正式关系和组织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没有正式上级或一些相关程序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以情感接触为主要沟通方式的非正式群体和制度。泰勒等人在经典管理理论体系中主要强调正式组织的作用,而行为科学主要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途径。
第三,把管理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与管理的弹性、柔性、非程序化结合起来。经典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强调系统性、计划性和程序性在管理中的作用。行为科学和权变学派强调,如果因为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把计划和制度固定下来,不考虑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他们非常重视管理的灵活性、弹性和非程序化。但是,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一个系统要正常运转,就必须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管理理论倾向于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
第四,把管理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精度方面,管理理论的研究已经逐渐成熟,如管理理论中运筹学、量化、计算机、统计学、会计学的发展,使得管理的精度越来越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计算出来的,因为任何管理过程都是人在操作的。在很多情况下,发展与转型的界限不清,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不清晰、不确定、不完善的情况。既要注重准确性,又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本质,更不能模糊地描述管理行为。在管理上,只有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效果才能好。
虽然20世纪80年代西方在探索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著作,如《寻求优势》、《Z理论》、《企业文化》、《日本管理艺术》等。,西方管理学者解决了现代西方的管理问题了吗?由于日本是一个以东方文化为主导的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西方管理学者也发现,东方文化形成的管理思想,在研究管理过程中不确定、不明确、不完善条件下的管理行为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作用。因此,东方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并对西方管理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回顾管理思想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文化历史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认识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由于文化的民族特性,东西方形成的相应管理思想也不同,但东西方的管理思想和东西方一样,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日本通过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如果不注意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基础,也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西方在其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东方的管理思想,则可能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