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涟水县乡镇名称的由来
为什么叫这些名字?
第一,淮浦县
汉武帝第六年(公元前117年),设立淮浦郡。
这是涟水建设的开始。
“浦”:水缘或河流流入大海的地方。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东流河南、安徽,进入江苏。
汉代淮河通过涟水入海。
所以当时命名为“淮浦县”。
意思是淮河入海的地方。
南齐建武二年(495),淮蒲省。
淮浦这个名字存在了612年。
第二,东海县北部
480年,南齐建元二年,东海郡属冀州,称北东海郡,华侨统治涟口(即今涟水城附近),本相郡位于北部。
东晋南北朝十六国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方民众和士绅南迁。
他们大部分住在一起,保持他们的老家。
当时东晋南朝的统治集团。
在其所辖区域内,以北方地名设立州、县、郡。这些州、郡、县被称为侨州、侨县、侨县,用来安置北方士绅,以缓和南北士绅矛盾,巩固政权。
此外,东晋南朝时,一个郡落入敌手,往往被另一个地方临时重置,仍沿用旧名。
南宋元嘉八年(431),东海县名改为宋代南东海郡,设在谭县(今江苏镇江市——乔治县——作者注)。南朝梁元年(502),改称南兰陵县。
南东海郡存在431年至502年,占71年。
南齐建元二年,南东海郡有名。
当时东海县被北魏占领。南齐将东海郡重新划归管辖,归属冀州。因在南东海郡之北,故改名为“北东海郡”。
该县原位于下邳县北部。因为被北魏占领,该县在连口治华侨。
连口
今天连城附近。
当时涟水以北有一条河,叫“涟源河”,有三条支流,分别是东涟河、西涟河、中涟河。
这三条支流在连城附近汇合,流入淮河。
因为这里是三条支流汇入淮河的地方,所以得名“连口”。
东魏武定七年(549),北东海郡改为海西郡。
北东海郡已经存在69年了。
三。本相县
秦置县,原址在今山东苍山县东南。
南齐时,本相县被北魏占领。
南齐建元二年,东海郡划归冀州,改称北东海郡,华侨治连口。
并在北方建立了本相郡。
这是乔治郡。
隋开帝五年(585),县改为涟水县。
本相县的名称在涟水保留了105年。
四、海西县
东魏武定,七年北东海郡改海西郡。
因涟水之东为海,其西为海,故名海西县。
东魏政权只存在了16年,后来被北齐取代,北齐政权只存在了28年。
北齐时,海西县改名为海安县,所以海西县长期不存在。
动词 (verb的缩写)海安县
北齐改海西县为海安县。
北齐五年(569年),发生水灾,统治者希望海疆稳定,于是将临海的海西县改名为海安县。
北齐政权只存在了28年,海安郡在隋开帝三年(583年)被废除,所以海安郡的名称不会长久。
6.涟水县
隋开帝五年(585),县改为涟水县。
隋朝开国之初,全国重新规划。皇帝在位三年,郡县改为州,海安县被废除。
五年后,改县后,本相最初是由华侨命名的。此时隋已统一全国,不存在华侨问题。本相县的名字已经过时了。
前面说过,涟水有一条涟河,三条支流基本覆盖全县。所以改县名时,县名以河名命名,先见涟水县名。
涟水的名字是涟水历史上最长的。
七、连州
唐初,郡改为州。
武德四年(621),设连州、晋城郡,北三里。
涟水,南齐建元年间至北东海郡,后改为海西郡、海安郡。它的地域规格一直很高,属于县级,下辖一个或几个县。
同时,涟水地处海边,盛产食盐,经济也比较发达。
唐代诗人高适曾写过一首赞美涟水的诗:“煮盐海歌,种稻淮河。
四倍,如果你一直这样,一百张嘴都不会有饥饿感。
菱体的篱笆下,渔人的耳朵在眼前。“在高适的笔下,涟水是鱼米之乡。
唐初改郡为州时,涟水由县升为州。
因城中有“连河”,取“连”字,取名“连州”。
唐朝贞观元年(627),连州被废。
连州的名字只有6岁。
这里要提到的是,连州这个名字只有6年的历史,但在这6年里,唐朝第一奸臣许是连州年。
还需要提到的是有一个资料云,是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年)恢复连州的。
但据笔者考证,周显德四年(957),拔滁州,知县崔万弟归附周。
说名字改到前面是不可能的。
但是俗话说,省省吧。
八、晋城县
唐武德四年前出生于该国北部三英里处。
为什么叫“金城”?作者推测,唐初佛教盛行,往北30里有一座名为“金城寺”的大寺。县城命名的时候,你取名字了吗?我不知道。
贞观元年,废连州,救金城郡。
晋城县只剩六年了。
九、涟水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立涟水军。
涟水是淮河的入海口。
淮河在黄河入侵之前,从河南桐柏山蜿蜒向东,流淌千里,如林航行,穿过涟水,流入大海。
涟水控制门户在交通、经济、军事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北宋在此屯兵,使涟水成为军事重地。
从郡到军,仍以“涟水”二字命名,故称“涟水军”。
南宋时期,战乱不断。涟水是宋朝,但不在金,所以也是军,也是郡。
南宋丁敬三年(1262),涟水军改为安东府。
涟水军的名字是* * * 186。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绍圣四年(1097)通过太常博士了解到了涟水军。他在涟水呆了两年,受益于很多政策,被称为清官。
X.安东省
淮河入海口涟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期,战乱频仍。
涟水是南宋东部的桥头堡,也是淮河的必经之地。
双方激战正酣。
丁敬三年后,南宋的统治者希望他的东部稳定。因为涟水在淮河以东,海的东侧,所以改为安东府,这是一个很好的期待和愿望。
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安东郡。
安东地区名称为107。
XI。安东县
明洪武二年,安东降为安东郡。
为什么是健康的?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黄河开始夺淮,涟水泛滥。
随着时间的推移,涟水河洪水愈演愈烈,把原来的鱼米之乡变成了洪水走廊。
黄河夺淮,涟水经济大损。
行政区域的级别从来都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
随着涟水经济的衰落,行政区的级别自然也要相应降低,于是明初安东府降为安东县。
民国三年(1914),因与奉天(今辽宁省)安东郡(今丹东市、东沟县)同名,改称涟水县。
安东县有545年的历史。
十二。李安东县
民国三十年(1941),1月24日,涟水县以盐河为界一分为二,盐河西仍称涟水县,盐河东称李安东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三月一日,侵华日军占领连城。
日伪沿延河修筑据点,严格控制交通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八月二十七日,涟水抗日民主成立。但由于日伪控制延河交通线,两岸交通极为不便。
为了便于领导,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党决定将涟水分为两县,以延河为界。河西仍叫涟水县,属淮海区,河东是李安东县,属盐阜区。
因此,李安东县的建立是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因地处延河以东而得名。
1950 6月18目,涟水县与李安东县合并,仍称涟水县。
李安东县的名字只有10年历史。
现在已经改回涟水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