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是什么?

评价秦始皇:如何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自秦亡,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称赞他是“千古一帝”(李治《藏书卷二目录》);有人说秦始皇“虽为四,六五帝,不及龙”(章太炎《秦征纪》);有人盛赞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是扫六合之主,欲见之!”(李梓《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他在历史上的作用。他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还有人诅咒秦始皇“贪大求全”、“以暴政为天下之始”(贾谊《秦新著》);“始皇帝暴虐,直至其子死”(《贞观显贵》卷八);“始皇帝刚毅果断,乐于以罚代杀为要挟。他是个专职狱卒,还算幸运,在家无聊又无聊”(引自陈《国史旧闻》)。他们都痛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有片面性。

要历史地看问题,就是把秦始皇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他的功过,研究他的功过。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既要关注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又要特别关注建国以来秦形成的历史特点及其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在迄今为止对秦始皇的评价中,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当我们系统研究秦代历史,进而评价秦始皇时,有望避免过去的片面性,得出更符合历史现实的结论。

按照这个观察,应该说秦始皇是一个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暴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掩盖不了他的罪恶;他的罪过很深,但这不应该抹杀他的伟大历史功绩。

秦始皇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为统一创造了条件。秦始皇在统一果实成熟时来到果园。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不意味着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是由秦国实现的?为什么要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除了做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外,还在于善用人,勇于亡羊补牢。有评论家称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能力”,这种评价依据不多。与他的前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君主相比,秦始皇几乎从来没有直接指挥过战争;但秦始皇取得了比他的前辈们更辉煌的成就,除了历史造成的运气之外,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用人,勇于变革。在中国统一前夕,秦国聚集了中国几乎所有一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有王健、王本、廖伟、李斯、姚佳、敦伟等。大部分不是秦国人,但都在为秦国打拼。战胜敌人的一切军事进攻和政治战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就是要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听从他们的劝告,勇于纠错。比如楚国被灭,就开始误用李信。失败后,他马上改弦更张,邀请王建出征,把全国的兵都交付给王建。结果他赢了。这种情况,如果和不信李牧,齐信谗言,导致亡国的情况相比,可以看出秦始皇作为君主,善于用人,勇于亡羊补牢,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一些政策措施,不仅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也影响到了现在,比如文字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统一措施和制度是对当时历史发展的大胆创新。他不仅改变了割据政权的政治文化,而且使封建社会经济顺利发展。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例如,秦国一直被中原国家视为西方的落后地区,秦孝公也为此而困扰。秦国势力虽在赵王之后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区和根据地仍未出关。到了秦始皇时期,其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面对这种情况,秦始皇在秦国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制度,但他并不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可见他的政治眼光是深远的。秦朝制定的制度,大部分都是后来继承下来的,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的历史情况的。创造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如果他的政治视野没有超越秦国在西部边疆的局限,是做不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