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为什么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的欧洲影响很大,所以后来的人曾说:“18是伏尔泰的世纪。”

伏尔泰的真名是弗朗索瓦-玛丽;阿倩爱,1694,是李一个富裕的公证世家。十几岁时,他在一所由耶稣会资助的贵族学校学习。高中毕业后,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将来成为一名法官或律师,但伏尔泰决心成为一名诗人。他的确有诗人的天赋,他经常凭一时冲动写诗。因为他写了一首嘲弄贵族的讽刺诗,他被关进巴士底狱。现在,他的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在巴黎成功上演,他一举成名。18960.888386886617

伏尔泰成名后,仍然写讽刺诗嘲讽法国贵族。结果被贵族子弟殴打,第二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出狱后,他被宣布驱逐出境。他不得不流亡英国。在伦敦,伏尔泰用新奇的眼光观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研究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物理学。他还接触了新的英国文学,并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产生了兴趣。1743年,伏尔泰发表了《哲学书信》,他在信中赞扬了英国革命后取得的成就,批判了法国封建制度,宣传了唯物主义哲学。他认为人人生而自由,在法律面前平等。他主张在“哲学家”的指导下,依靠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法国建立开明君主。中国有言论出版自由,等等。他反对天主教会,强烈谴责牧师的贪婪和愚昧人的说教。他称天主教领袖为“恶棍”,称教皇为“双足兽”,呼吁民众粉碎教会的邪恶势力。这本书一出版,就被法国政府封杀,当众焚烧。

为了躲避灾难,伏尔泰来到了法国和荷兰边境的一个古老而偏僻的贵族庄园,在女友德·艾特利侯爵夫人的家中隐居了15年,直到1749年侯爵夫人去世。在此期间,他写了悲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讽刺诗《奥尔良姑娘》和哲学小说。

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邀请访问柏林。他来到了一个比法国更黑暗、更残酷的封建专制国家,却梦想借助一个“开明君主”的力量,进行一些社会变革,实现启蒙理想。而腓特烈二世只是把伏尔泰当成了一件宫廷装饰品,给外人一种“开明君主”的形象。事实上,他实践了军国主义的残暴。

1760年,伏尔泰定居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内庄园,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20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和政治作品,包括哲学小说《诚实或乐观》、《天真的韩》、哲学诗《自然法则》等。他还写了中国的元杂剧《赵氏孤儿》。

尽管伏尔泰远离巴黎,但他仍然关心法国的社会现实。晚年,他写了许多文章和小册子,抨击教会和专制统治。他们以假名和匿名的形式遍布欧洲,推动了进步的思想运动。当时,成千上万的欧洲哲学家、艺术家和演员拜访了伏尔泰,还有人写信给伏尔泰征求意见。伏尔泰热情接待或回信,小小的费尔奈庄园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伏尔泰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积极为无辜的受害者奔走,其中最突出的是1762年欧洲著名的卡拉事件。当时,天主教会在法国社会的权力极大,天主教僧侣被列为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阶级。教会经常残酷地压榨和迫害人们。1762有个新教徒叫卡拉。他的儿子因为债务自杀了。天主教会随即向法院诬告卡拉,称他的儿子因为要皈依天主教而被他的新教父亲杀害。法院随后逮捕了卡拉的家人,对他们施以酷刑,并判处卡拉死刑。行刑那天,刽子手们先用铁棒打断卡拉的胳膊、肋骨和腿,然后把他吊在马车后面,拖在地上处死,最后点起一把火,焚烧尸体。

伏尔泰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亲自调查了事件的真相,并将这一冤案的调查报告寄往欧洲多国。全欧洲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并谴责法国当地法院。四年后,教会不得不宣布卡拉无罪,恢复其家人的自由。从此,伏尔泰被称为“卡拉的恩人”,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后来,伏尔泰成了新教徒西尔弗文和拉巴尔。

伏尔泰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最有成就的文学作品是哲学小说,其中代表作是《老实人》或《乐观主义》。

《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的哲学。在小说中,邦格罗是一个哲学家。在他看来,世界是完美的,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完美的。“在这个最美丽的世界里,一切都会变得美好。”邦格罗的生活经历是对他的哲学的极大嘲弄。他先是感染了梅毒,然后被宗教裁判所烧死,然后被卖为。他仍然坚持认为世界是完美的。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邦格罗乐观的哲学,但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乐观的幻想。他是德国男爵的养子。因为爱上了男爵的女儿朱尼贡小姐,他被有着深厚贵族偏见的男爵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流浪,看到了封建专制的腐败,看到了天主教会无处不在的罪恶。当他到达里斯本时,他遭遇了一场大地震。为防止城市被毁,教会与大学博士勾结,认为只有“在庄严的仪式中用慢火慢慢烧死几个人才是阻止地震的秘方。”因此,教会逮捕了五个人。其中一人被指控娶了他的教母。另外两个葡萄牙人“吃鸡的时候把和他们一起煮的火腿扔掉了。”Bongros和在场的老实人似乎都认同他们的吃相,于是他一起被送上了宗教刑场。结果有三个人被烧死,但Bongros和老实人奇迹般地逃脱了。老实人历尽艰辛,认识到世界如屠宰场,他抛弃了乐观。最后,他发现了一个黄金果,在中国随处可见。

1778年2月,84岁的伏尔泰在路易十五逝世28年后回到巴黎。人们站在街道两旁欢迎这位勇敢的战士。5月30日,伏尔泰去世。弥留之际,牧师要求他承认基督的上帝,但他愤怒地拒绝了。反动教会不允许在巴黎埋葬他。大革命时期,伏尔泰的骨灰被运回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伟人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