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文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公文”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是西晋陈寿。
魏。
《赵炎传》,从公文一词的出现,其在社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公文的基本功能就已经显现。
官方文件最晚形成于3500年前。
在中国的各种研究学科中,公文从来没有被重视过。第一,他们认为古代公文有很强的封建思想。
第二,古代公文在艺术上不如文学作品,这是一种误解。
对中国官方文献的研究也是对传统儒家思想和真正儒家思想精髓的回顾。
就起源而言,公文是文章早期唯一的表现形式。
公文在古代被称为“公函”或“简牍”。
“公”、“文”揭示了公文产生的必要条件,即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
正是国家的出现,使得公文具有了现代公文意义上的政治性、实用性、规范性等多种功能。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公文,准确地展现了早期公文创作的原貌。
甲骨文是商代数量最多的官方文献,也是最早的散文创作形式。其内容单一,缺乏议论文,初步显示了历代公文“一文一事”的行文原则。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和第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公文选集,在公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尚书》被列为经典六经之一,又称书或书经。
历时1300多年,按朝代分为虞书、夏树、尚书、周树。
-常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