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塔报纸塔的历史

报亭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清乾隆年间(1659)一直在海年。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陈益谦派民工将湖中疏浚的河道砂石堆积成三个桥墩,其中一个就是鹦鹉洲。历时八年,由刑部尚书发起,进士冯、协办。于建成三年后,高露受“天下万物之本”思想影响,将其命名为“报塔”,说“忠孝要赏”。那一年有七层。塔城,重建的报塔院,是著名的当湖大庙。经过近百年的动荡,到了19世纪30年代,木质游廊已经被彻底破坏,只剩下砖石塔和铁塔刹。躲过了几十年的内战和残酷的八年抗日战争,在文化大革命中,它成了厂里水塔的报塔。因为新增的实用功能和破旧的塔身,侥幸躲过了破四旧的灾难。改革开放之初,该塔已向东北方向倾斜2° 1′18″,偏心距1.2m,为危塔。1997年8月,1997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并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990年,政府发起了修复宝塔的集资运动,但当时由于资金不足,只对宝塔进行了清除杂草、纠正加固宝塔闸、修复相轮、整修宝塔上部通道、粉刷内壁等工作。2000年,市政府投资53万元对该塔进行纠偏和地基加固,2002年7月又投资近200万元对该塔进行修复。

修复维修时,对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铸造的铁塔闸进行检查,发现其内部锈蚀严重,出于安全考虑,决定用青铜代替。2002年9月11、12日,拆迁中发现文物4件(组)。分别是长方形铁盒、紫砂佛塔、揉的“六经”卷和铁筒、明元鎏金本的《妙法莲华经》卷、黄花梨带盖圆罐。

虽然对保本塔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平座和腰檐,更换了塔闸,但塔身并未过度修缮,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历史沧桑。报塔已经下沉,底层东、西、南三面都有半圆形的锅门,北面没有门。一般门上的铁是进不了门的塔是八面的,两边有转角的圆形砖柱,柱顶饰云纹,云纹下饰元宝,柱底为圆形石柱基。两根砖柱顶端饰有两根砖梁,中间有匾额,柱梁角下饰有龙形砖雕。塔檐挑八层菱角牙砖,上面承瓦檐,瓦檐角下有铜铃。瓦檐由平座支撑,平座为木栏杆,每个角用木柱与上腰檐相连。底瓦的屋檐略大,更像二级台阶。二楼以上两侧各有一个半圆顶的壶门,壶门两侧各有一个方形壁龛。壁龛上有一个小屋檐和一个锅门,梅绮。塔身涂有白色石膏,未经过维护,大部分已不存在,斑驳崎岖,更显沧桑。几块塔砖上有铭文,大概是:“某某捐砖若干”。铜塔闸由盖碗、莲花、相轮、葫芦等组成。相轮九折,八波锁各为八角形。古塔周围没有原塔。我不知道它存在于哪里。估计在平湖博物馆。报塔东侧有文保单位石碑,北侧介绍报塔。

目前塔高49.14m,平面八角形,底径8.18m。塔内有螺旋形的石阶可供攀爬。如今不仅恢复原貌,还装上了灯,使报亭成为东湖新八景之一。

报纸塔向东北倾斜75.5厘米,比不上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比萨塔顶偏离5米),但也是一座斜塔。古人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此塔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