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有哪些天灾人祸?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天灾人祸,终于灭亡。

元末政治腐败,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汹涌。加入红巾军后不久,朱元璋因其勇敢和聪明而受到赏识,并任劳任怨。他终于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支强大力量的统帅,然后带领军队消灭了周边几个强大的割据政权。然后他去北伐蒙元,他很快就收复了元朝的首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后来经过几次东征,朱元璋终于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明朝。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有乱世,都是中原争夺天下的时候,但在每次混战的最后,必然会跌回各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而这个最后的赢家通常总有他获胜的理由。刘福通、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都是蒙元腐败统治者的正义之师。但如果把农民军互相比较,恐怕也没有善恶之分——各家都是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汉政权,不是吗?所以朱元璋最后的胜利是无可非议的。他既没有继承也没有窃取,而是靠自己的诚实奋斗赢得了任何人都可以为之奋斗的世界。事实上,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治国成功是少有对手能比的。

元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蒙古贵族已经完全成为封建地主,各自占有大量土地。泰定帝帖木儿在即位之前,已经给了政府7000公顷的土地。舜帝当政时,陪伴努伦公主的土地由政府划拨给大臣伯颜,也有5000公顷。还有那么多的土地捐赠和划拨,实际占用的土地当然更多。元朝皇帝为了拉拢蒙古王公,一登基就给了他们金银和农田。在时,朝廷赐给大臣田的田地,一次一百顷,后来增加到几千顷,又增加到几千顷。以前大部分田地在北方,后来转向江南苏州等肥沃地区。

大多数蒙古贵族在恶劣的条件下租用他们从农民手中夺取的土地,并通过租赁的方式进行剥削。在吴宗时,“金星”招人土地1230公顷,一年收石50万石,平均每亩4石。如此沉重的剥削必然会害死农民。淮南王家还在扬州广占农田,经常派人骑马到各乡“讨债租地,驱农掠麦粮”。文宗年间,大臣颜帖木儿要求皇帝把苏州周边的宫田租给他的兄弟和女婿,然后他们再转租给农民。

汉族地主兼并之风与日俱增。福建崇安县有田赋450户,收粮6000石,其中50户收粮5000石,是占全县纳税九分之一的大地主,甚至占有六分之五的土地。在江南,地主除了向佃户收取租金外,还随意向佃户收取丝料,额外发粮,甚至强迫佃户充当仆人。有的地主还用飞来飞去、偷偷送去的方法来躲避仆人,贡物不均的现象十分严重。结果是,“人人都受到百万欢迎,而小人物却无所遁形”。在北方地区,由于税收不均,也有“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说法

到了元末,腐败和剥削越来越严重。政府卖官鬻爵,贿赂大众。官员们有各种各样的伎俩。“上座第一天花钱,逢年过节追钱,过生日出钱,办事务要套路钱,送钱见人,追钱,告官要钱,这都不算什么。多日寻钱成功,除了得到州、美、日的好分,补好近日的差使,就连清廉访官也是“到各州县,各有金库验钞称银,与市面差不多”。

到了舜帝时代,一切腐败都达到了顶峰,蒙古贵族和喇嘛的傲慢,官员的腐败,地主的暴政与日俱增。以舜帝为首的蒙古王室也是“丑不可体,臭不可闻”元朝的统治走上了崩溃的道路。

与残酷的腐败和剥削并行的是,严重的自然灾害接连出现。元元年(1333),京畿大雨,饥民四十余万。两年间,江浙地区受灾,饥饿人口多达59万。元三年(1337),江浙再遭打击,饥民四十余万。郑铮四年(1344),黄河三次泛滥,饥民遍地。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下,农民成群结队地离开土地,武装起义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