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展史

中国现代航空始于清末。1840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大量西方理论涌入闭关锁国几千年的中国。还介绍了现代航空知识,国内出现了很多介绍氢气球、飞艇、飞机的文章和图片。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航路。1887年,天津军事装备学校的数学老师华设计并制造了中国第一个氢气球。1910年,留日归来的包利、刘作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设立飞机制造棚,于次年4月造出飞机,但在试飞中因发动机故障坠毁。辛亥革命后,革命军政府组建了航空兵团,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者投身报效祖国。其中最著名的是爱国华侨冯如。冯如是当时中国最成功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1911年随助手回国,出任广东革命军政府飞机队队长。不幸的是,1912年,他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民国政府立碑称赞为“中国第一飞行大师”。其他著名的航空先驱包括创下水上飞机飞行高度世界纪录的谭根,回国创办广东省航空学校的杨,以及由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乐士文”。

由于许多先驱的不懈努力,加上飞机在军阀混战中成为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建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和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外国飞机,但仅限于制造和组装机身。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很多重要部件完全依赖进口成品,当时中国使用的飞机大部分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我国开始了航空工程人才的培养。国内建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构,少数留学生走向海外,其中钱学森、吴忠华等较为突出。

就在中国航空工业的萌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时候,战争却频频爆发。从1910年清政府在南苑设厂制造飞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四十年来中国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来没有独立的航空工业。再加上抗日战争中日军的狂轰滥炸,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党的垮台造成的破坏以及战争中机械厂的多次搬迁,设备完全丢失,工厂破败解体。到新中国成立时,除了一些航空技术人才外,仅有的几个微薄的底子已经没了。

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就是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50年来,无数航空工作者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最终中国进入了航空强国的行列。虽然我们与今天的俄罗斯、美国等航空强国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华民族一直是勤劳勇敢智慧的。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懈进取的精神,龙的传人总有一天会走在世界航空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