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有什么故事?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相对稳定,经常发生实质上的变化,而反映历史的文化信息则留存在地名中。南京的地名大部分是从古代的称谓继承来的,俯瞰南京的地名。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名层和同源地名群交错层叠,展现了沧桑巨变的历史长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呈现出九大文化特色:
特色之一: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统一:南京的自然地名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山川胜势与帝王霸业相互印证,使南京有“钟灵郁秀”和“帝王之家”的美誉。
南京在长江中下游占据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水之隔,地理环境无疑是古代君王建城的最佳选择。南京的群山从长江两岸拔地而起,蜿蜒环绕古都的一周,所以有“虎坐龙平”之称。南京的山是楔入首都的宁镇山的三个分支。其北支,从栖霞山、五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沿古长江入城,称“石虎”;中支,从宝华山、中山、富贵山、九华山、鼓楼岗、梁青入城,与北支汇合,称为“中山龙蟠”;南支,从中山到青龙山、黄龙山、祖堂山、牛首山到三山集,看起来就是一个天然的屏风。此外,南京的景观在古代被称为“天然屏障”。南京西北濒临浩瀚的长江,面广水流急,自然是冷兵器时代不可逾越的屏障。
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无数风云人物争夺这里的霸主地位。也正是建都,赋予了南京自然环境“王者之气”的人文色彩。文人墨客也用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来印证,比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
同时,南京的自然地貌既有大有作为的阳刚之气,又有其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让无数诗人为之讴歌。如中山龙蟠(紫金山)、九华求胜(小九华山)、梅岭暗香(梅花山)、十堰凌波(燕子矶)、万源风情(秦淮河)等将地名诗化,是人们热爱自然的美好表达。
第二个特点: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南京有过几十个名字。金陵、秣陵、建业、建业、建康、丹阳、桂花、白下、上元、江宁、庆忌、南京、天津,是中外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
南京地名的频繁变更,绝不是简单的称谓变更。它反映了历史的沧桑,留下了一部充满荣辱的编年史,一幅饱经风霜的画卷,一曲悲欢离合的壮歌。
自公元229年起,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史称“六朝豪奢”。在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太平天国在这里建都,孙中山在这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49年,南京解放,“江王朝”在这里沦陷。地名见证了南京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学者们说南京的地名是一部编年史,一点也不为过。
第三个特点:隐约可见的都城印记:南京地名中保存了许多古代都城的印记。作为一个城市,南京最古老的地名是越城。公元前472年,吴国灭亡后的一年,越国带兵在南京中华门外裕华路西侧的高地筑城。从此,越城、岳台之名流传千年。南京的第一个官方名称是金陵。公元前333年,楚灭岳,在一带建立金陵城。此后,金陵之名历经朝代更迭,始终不变。
南京的“城”是南京历史和人文的集中体现,其独特的形式和规模在国内外首屈一指。如孙权建造的石头城,矗立在江边;南唐所建金陵城“二十二里四十四步”。哪里有城市,哪里就有门。明朝建都南京时,朱元璋采取“筑墙高”的政策,修建了无与伦比的城和外城,内城13座,外城18座。今天仍在使用的内城城门包括太平门和金川门。城门外有麒麟、仙鹤、观音、福宁等门。虽然600年来一些城池、城门相继被废,但城门的名称一直作为当地地名使用。
第四个特点:龙凤文化:龙凤文化有很多含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龙凤变成了皇权的象征。作为古都,南京的地名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梳理南京的地名,可以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这种地名中的文化现象虽然有一些皇权意识的残余,但它现在表达了人们对南京繁荣、和平、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希望和向往。比如龙蟠里、龙蟠路、冯丹街、凤凰街、回龙街、凤凰台、丰幼寺、来凤街等等。虽然这些地名大多源于神话传说,而且很多地名的起源现在很难做文献考证,但从其文化内涵来看,这些地名都带有中华龙凤文化留下的胎记。
第五个特点: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南京古代地名的形成深受宗教文化思潮的影响,或者换句话说,很多地名都是指或源于宗教活动场所。
历史上,南京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六朝时期,佛教盛行于南京(称建业、建康),在梁代达到顶峰。本土道教和外来佛教都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历代都有庙名。除了南朝栖霞寺的地名,唐代南宗始祖祖堂山、南唐皇后李煜的诵经楼、梁青(以梁青寺命名)、明代鸡鸣寺(原名同泰寺,梁武帝一僧人)都是家喻户晓的宗教名称。源于佛教的名称有观音阁、承恩寺、五台山等。源于道教,有三茅宫、王江庙、北极阁、洞天观等。伊斯兰地名包括朝拜寺庙、小巷;从基督教来说,有天堂街等等。有些地名保存了下来,演变成今天一些区、镇、门、路的专名,如静海寺、天妃宫等。
中国人的宗教生活是多元的,对不同的宗教一般没有偏好。只要对生活有益无害,人们对这些宗教的态度就会相当宽容和坦然。南京历史上有许多寺庙、庙宇、庙宇、庙宇,代表着不同的宗教文化,但却能汇聚一处,各领风骚,足见南京都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第六个特点:“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南京地名深受科举文化的影响。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封建王朝通过设置考试来选拔官员的一种组织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和“任人唯贤”的原则,是合理公平的,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
“江南人才辈出”。南京作为南京的首府,是人才的聚集地和科举的中心,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其广泛和深远。这种影响在今天的南京很多地名中依然清晰可见。成贤街、夫子庙、宫媛、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巷、上江考邦、下江考邦、状元井、三元巷、文德桥等。地名像活化石一样,记着南京科举文化的历史和特色。
第七个特点:朱门府的士绅文化:京都的封建王公聚集分布在山谷中。南京现存的地名,很多都是历代官居地的名称,或者是由这些住所衍生出来的名称。如周处街、谢公庙巷、王宓巷(皇甫巷)、汉府街、长福街、程阁老街、三元巷等等。同样,官邸的位置也往往体现在地名上,如明代的祥符营、户部街、都尉营、水佐营、城佐营等。此外,明朝还留下了一些反映军队建制的卫生所名称,反映军队收藏的仓库名称,以及军队组织留下的名称,如小营、马彪等。
特色八:浓郁的古代商业文化气息:南京现存的许多地名都保留着古城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生活的信息。在这些地名中,以“城”、“广场”、“走廊”组合的地名尤其具有代表性。“城”指交易场所,“坊”指作坊,“廊”指古代的“商业街”。
比如有颜料作坊,红花场,踩布作坊等。丝绸织染业中的服装长廊、纱帽胡同、木屐胡同等。油糖酒行业,有榨油坊巷、糖厂桥、糖厂走廊等。、胭脂巷、闺阁营、黑钗巷等。用于妇女用品,以及屠宰猪的小巷,牛的小巷等。用于家畜和家禽。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商业。明代建都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群体,包括城市商人、农民、学者、官僚、艺术家和流动摊贩。市民社区的形成使城市社会生活更加复杂,文化生活更加多样化。以士大夫为核心的传统封建文化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于是市场文化应运而生。所谓“十里秦淮”就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代表。
特色九:多彩的平民文化:北京有很多故事。南京的许多地名来源于民间传说,具有浓厚的平民文化色彩,反映了过去南京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每一个“老地名”都可能伴随着一个古老动人的故事,比如桃叶渡、莫愁湖、螺丝桥。或许镌刻着不平凡的历史,比如谢家店、大胜关、胭脂井;也许表捧的是一个杰出的人物,比如大中桥、孟获大厦、点将台;或许它包含了某种意义,比如樊人河和三步两桥;或者展示一些民间史实,如斗鸡门、虫街、老老亭、折柳亭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名浓缩了当年的社会生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