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忠臣史可法认为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是好事?
1644,中国去哪了?4月25日,在Xi安建立大顺政权的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一周后,已经投降大顺的吴三桂回头投降清朝,大顺皇帝李自成兵败山海关;6月5日,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京;同一天,明朝实行双重资本制的史可法等人,立朱友松为监国,后为弘光皇帝。
吴三桂率清兵入关,被认为是造成李自成失败、明朝彻底灭亡的国耻。但在当时残废的史可法等人看来,得人心是好事,因为被清兵打败的人是自己的敌人,李自成。所以北京被清军占领,他们不恨。相反,他们更喜欢谢庆军。当时南明的国策是奉行“以鲁助敌”的政策,即借助清兵消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这可谓是“拿刀杀人”。史可法是这一政策的发起者、支持者和执行者。他上书皇帝:“但鲁能杀贼,就是为我报仇。”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史可法提出的对策是,他立即派使节带着随身物品去见顺治皇帝或多尔衮,“这是浪费时间。”当时有清醒的人劝道,“如果只依仗别人的力量,比如宋朝用金国灭辽,元灭金,只会给老虎添翅膀,加速自己的灭亡。”史可法不听。首都失陷仅两个月,南明政权已决定偏安江南,以淮河为界,“坐山观虎斗”,畏首畏尾,丝毫不违清兵,以免无法和谈。
实事求是地说,史可法不是第一人,南明的大政方针也不能完全由他决定。但自始至终,史可法和南明其他当局一样目光短浅,对清奉行愚蠢的和平政策。
此后近半年,清军的军事实力一直在应对向西北退走的李自成大军,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处于群龙无首的权力空白区。如果史可法派明军北上,就能平定中原。可惜,混乱中的华北等待的不是明军,而是休整的清军。南明政权一直坚持“交往”政策,而作为军事主将的史可法则退守扬州。史可法在和平时期是个好官,人格纯正,爱国,但他的品德并不能转化为伟大的才华和政治勇气。
5月20日,1645,扬州城在红军大炮的轰击下沦陷。史可法被俘,被杀。16年6月,清军到达南京。南明皇帝弘光逃走,其余的人在开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