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嘉陵江的历史背景
2004年6月5438日至10月,反映红四方面军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8集电视剧《强渡嘉陵江》在全国播出。
《强渡嘉陵江》的剧本是根据一段真实的历史改编的。遵义会议后,为给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北上创造有利条件,红四方面军在许指挥下,在阆中、旺苍和我省南部会合的嘉陵江段发起“渡江战役”,一举摧毁四川军阀的防守阵地,部队长征中渡过嘉陵江与中央红军会合。
1935年10月下旬,驻扎在阆中的红四方面军主力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进攻嘉陵江西岸。嘉陵江又宽又深,对于缺乏渡江工具的红军指战员来说,的确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当时四川* * *敌军有52个团,部署在广元向南300公里的沿江防线上,修筑了无数的碉堡和工事,企图凭借大江之险和坚固的工事阻止红军过江西。
为此,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周密的策划。先在陕南发动战役,将敌人转移到北方,以掩盖红军的渡江意图。二是清除江东残敌,清除渡江障碍。至3月上旬,红军经阆中、苍溪、南、仪陇等地转战,歼灭田、李家钰、罗泽洲等6个团全部或大部,俘敌官兵近4000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蒋介石以“疏于监督”、“临阵退缩,影响战争全局”等罪名,将罗撤职查办。
至此,北起广元,南至嘉陵江东岸(阆中市除外),已知被红军控制,渡江障碍消除。
我们要选择穿越地点,解决穿越工具。为了保证渡河的隐蔽性和突然性,红四方面军和地下党组织在各种职业的掩护下派出侦察兵,搜集敌人的河防情报,掌握了沿河地形、道路和渡口,敌人的河防工事,兵力纵深部署,火力分配和敌人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红四方面军总司令许、副总司令王树声、红33军军长率参谋人员翻山越岭,沿嘉陵江东岸行军,了解敌情,查看地形,选择战机。
经过详细考察,最终选择苍溪以南4公里的塔子山、苍溪以北25公里的元溪口、阆中以北8公里的涧溪口作为渡嘉陵江的主要渡口。同时选择了阆中的沙溪场、南津关、河西关、茄子渡作为渡嘉陵江的渡口。这些主要渡口河宽约150米至400米。河面虽宽,却是敌人整条河防御的薄弱环节。在这一段(从江溪口到元溪口),敌人只部署了三个团,一线地区只有四个营。他们装备简陋,屡遭红军打击,士气低落。从地形条件看,东岸普遍高于西岸,便于红军隐蔽和袖手旁观,组织兵力掩护;从水文条件来看,河水流速较慢,水深只有3到5米,河滩比较平坦,有利于红军渡河。
当时嘉陵江上没有桥,所有的船只要么被敌人拖到西岸,要么被敌人击沉烧毁。红军急需解决的是渡河工具。
1935年2月,为渡嘉陵江,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红31军和总部的工兵营负责造船。
经过实地考察,最终选定嘉陵江上游的苍溪王度、阆中清泉、靖西、图雅袁家岩、鱼渔场(今东兴场)和猫儿套、永宁铺为造船地点。由阆南苏维埃和苍溪苏维埃选派来造船的500多名老船工、木匠、铁匠,背着干粮和工具,日夜兼程从四面八方赶到造船现场;年轻力壮的他们,从几百里外背回来,扛了不少木头;老人和孩子收集成堆的废铜烂铁,送去钉钉子。还有的把桐油省下来,用来自己点灯,给嫁妆刷漆,运到工地。就这样,* * *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造出了100多只“毛蜂壳”(即五板船)(每只船可容纳一个班),用竹子绑了三个浮桥和几十个竹排,晚上用手工运到嘉陵江边隐蔽。
在造船的同时,准备渡河的部队也展开了紧张的水上训练。嘉陵江左侧的东河上,官兵们加紧学习驾驶和游泳技术,练习登陆和突破、巩固阵地、扩大战果、纵深穿插等战术动作。经过训练,大家的技术越来越熟练,配合也越来越紧密,对渡河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物资准备和水上训练,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正式开始。
成功渡过嘉陵江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在阆中南部的塔子山脚下,正如许元帅回忆的那样:“从陕南回来就渡嘉陵江。这是在1935的三月。我们在过河前侦察了地形。船工队提前造好船,抬到河边隐蔽起来,晚上强行下。总部决定我做先锋,带队过河。第一次从苍溪地区渡河不成功,刚过一节课就被敌人发现了。那里地形不好,有战友死了,有几个人游回来了。第二次是从阆中南部塔子山改过来的。”
接着,他以突然的动作分三路渡河,很快突破敌人的工事,向纵深进攻。
其中中路是由红30军88师263团两个营和总部教导营组成的突击队,在苍溪塔子山渡口登船,在都里巴登陆。左图:28日夜,红9军一部25师从阆中以北8公里处的刘家坝首先渡过嘉陵江,在涧溪口对岸找到两条大木船划桨返回。还从老百姓手中购买了100多个木制搅拌桶(打谷子的工具),运到河边,每4个搅拌桶用木杆(可容纳24人)连接在一起,形成30多个搅拌桶“船”。然后,大部队有的乘木船,有的乘混着桶的“船”在枪林弹雨中渡河,一举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的河防工程。右路,红31军一支部队于28日夜成功渡过苍溪以北的元溪口。红9军另一个师(27师)在红4军配合下,于28日夜向驻守嘉陵江东岸的敌军发起攻击。此时,阆中城已被红军包围,成为一座孤城。
其主力连夜退守嘉陵江以西,城内只留少数敌军掩护。敌人逃跑时,放火烧了廊桥张府的粮山,烧了一些木船。随即,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搬进县城南街秦家大院。许司令员进阆中城后,住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后院。接着,红四方面军的宣传部和后勤机关也搬进了县城。
那天,为了阻止红军渡河,敌人派飞机轰炸了阆中城和嘉陵江的浮桥。结果浮桥没被打中,被逃跑的敌人切断了。
与此同时,红9军27师官兵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突破敌人的封锁,到达嘉陵江南岸的南津关,一举攻占奎星楼和金平山制高点,并立即修复了华光楼至南津关的浮桥。红军部队通过浮桥沿金平、天宫、福乐前线追击敌人。红9军27师一部强渡至阆中城南10公里茄子渡口(今石龙镇),在金桂坝渡口登陆,逼近双龙场。随即,红33军一部分也从渡口渡河;红9军27师另一个师在阆中市东南6公里的河西关渡口渡河,在七里坝河口村渡口登陆,向双龙场进军。随即,红33军的一部分也从此渡河。
红军西渡嘉陵江后,很快在控制区建立了县、区、乡、村苏圩政权机关。其中,在阆中建立了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一个是钟发市苏维埃,一个是阆中县苏维埃,都设在古城内。
就在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逐步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时候,敌人重兵进攻江东根据地。住在阆中城的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后勤部,从阆中城南的华光楼渡河至南津关桥,向西岸转移。
嘉陵江以西的红军逐渐向梓潼、江油、北川方向撤退。驻扎在嘉陵江以东阆中市的红军,除了少数守城、守河外,大部分都是渡河,经沙溪场向西行进。敌军部署在魁星楼南岸和金平山,炮轰阆中城。留在城里的红军和游击队在嘉陵江东岸构筑工事,封锁河堤,进行反击。为了阻止敌人渡河,当晚阆中城里的红军和游击队放火烧了几十艘渡船。
红军和部分游击队离开阆中城,沿嘉陵江北上至沙溪场渡口,向西朝剑阁、梓潼、北川方向进发,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