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山市再也回不到当年徽州的辉煌了?

题目中提到的“永远不可能”的说法有些扩大化。毕竟时代变了。虽然历史难以复制,但某一地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了解历史上的徽州及其演变成黄山的过程。

省名“安徽”的由来,是历史上这一地区两个著名都城“安庆”和“徽州”的首字母。徽州其实历史悠久,从宋朝到清朝退位,近千年来一直是天下名府,所以历史上管辖范围相对固定,一直统领着彝、休宁、绩溪、婺源、祁门六郡。也有著名的“徽商”,他们来自这六个县。因文化习俗相近,同属一个政府而得名“徽商”,以六郡为主体形成的文化称为“徽州文化”。

徽商文化的产生和成名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地理根源。古时候徽州山多田少,单纯靠种田很难养活大量人口。所以当地人穷了就转变思想,寻求出路,要么读书做官,要么经商。后来商人有钱了,就回乡反哺,建豪宅、书院培养人才,等等。正是这些因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徽文化”。尤其是明清时期,有“无徽不成镇”之说,真正说明徽商已经走遍天下。

黄山在古代并非无人不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并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许多艺术家将其视为艺术灵感的源泉和文化中的精神圣地。也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的美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地方为了利用旅游业拉动经济,将一些行政地名改为辖区内著名景点的名称。惠州换乘黄山,上了这趟车。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徽州改为地级黄山市,徽州原六县之一的绩溪划归宣城。至此,黄山市的管辖范围为原徽州府的彝、彝、休宁、祁门四县。

但现在很多人感受到的“徽州文化”的衰落,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毕竟古代做生意的方式和需求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当代经济环境,农耕时代的“徽商”传统更多的是以文化的形式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