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市场交易和市场监管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是有争议的。但是,在法国大陆和英美法系国家,在有商法典的国家和无商法典的国家,国外和国内争论的焦点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国外,经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主要是与商法的关系。在中国,经济法与商法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因为西方国家有比较完备的商业法律制度,社会是典型的商业社会,一切早就商业化了。即使在有民法典的国家,民商法之间的矛盾也因为民法的商业化而被削弱。经济法作为一种新的法律体系,应当突破旧的法律部门的分野,将从古典商法规范中衍生出来的原则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样,西方社会经济法与商法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1.经济法概念不同引发的争议
在西方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他们往往将经济法的概念分为狭义或广义两类。但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都与商法有关。
就狭义的经济法概念而言,认为经济法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一切法律规则,即政府管理和干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和商品化的法律。这种法律属于公法或经济公法。商法是调整私人经济关系的法律,属于私法。经济法中,不包括商法。即使在商法自控体系的国家,经济法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这种观点在法国和德国是压倒性的。但实际上,这种狭隘的概念很难区分政府干预经济的规则和调整私人经济关系的规则,特别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将法律划分为自由经济的私法和国家调控经济的公法是矛盾的。即使国家为了对经济施加影响而在制定经济法时采取严厉的态度,也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方面涉及私人利益。这样,国家干预经济,就不得不干预私法领域。这正如法国人让·泰(C. Jean Thai)所说:“在经济法中,‘法’不是法律规则的首要来源和依据,它是一种从属的方法,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只是给了法律一个特定的环境。它的特点是可变性和惩罚。”1的可变性,往往导致政府的“自由决策权被赞”,市场主体的“个人合法权益越来越得不到正常保障”。所谓惩戒性,主要是指国家对经济施加影响,以确保对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在管理方式上,除了直接、积极的“强制许可”外,越来越多地采用间接手段。此外,经济法的知识和艺术应更加重视合作的作用,组织有兴趣的参与者,形成协调的规模经济。狭义概念虽然认为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但认为经济法是统治经济的专制措施和法律框架,认为经济法只涉及宏观经济关系,不包括私营经济的微观经济关系。这样,经济法只能是经济公法。
广义经济法概念认为,经济法的使命在于管理经济生活,尤其是管理生产和财产流通,经济法的使命是规定全面的经济生活。这一理念的主要精神是将经济作为拓展商法适用范围、更新传统商法的新途径。经济法只是将刑法、民法、社会法中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精神融入古典商法,是传统商法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系列规则各异的独特法律精神。按照这种观点,不仅经济法无法与商法及相关的商业企业法区分开来,而且商法的传统体系和形象也因为没有注入新的理论而显得苍白无力。实际上就是将经济法纳入商法,建立一个大的商法体系,从而取消经济法的独立地位。这种理论和观点在比利时最为突出。在比利时,经济法的概念首先被用来指“工商业的自由和独立的愿望,以便实施国家经济政策的所有规则”。重商主义认为经济法是商法的延伸,随着商业活动规则的增多,商法有被经济法吞噬的预兆。因此,应当更新救助商法,建立以商法为中心的经济法律秩序。此外,也有人认为经济法的内容是所有适用于企业的规则(无论是公法规则还是私法规则),但这类企业规则主要是指以商业方式经营的企业。所以商法和经济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但以商法为主。这种方法并没有给商法的更新以全新的理论,而是对经济法采取了一种合并的做法,这是不可取的。此外,有人认为“经济法是以传统商法为基础的。但是加入了很多现代经济引入的规则。这就把经济法分为“一般”经济法和“特殊”经济法。同时,它观察经济活动的方法不是按照某一种法律规则的观点,而是按照所有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人的观点,适用由某种经济状况和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不同的起源规则。根据这些宽泛的概念,经济法既属于公法,也属于私法。它既涉及宏观经济关系,也涉及微观经济关系。目前,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在大多数国家流行。即使是长期坚持狭义概念的德国,也有扩大调整范围的强烈趋势。然而,这种宽泛的概念也招致了一些批评,比如批评比利时的宽泛概念是一种鸡尾酒调配方法,未能指出其实质性缺陷。
二是以市场经济的方法确定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法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要。主张保留传统商法体系的基础部分,使之成为经济法的核心,这也是为商法、经济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共存和自成体系寻求基础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不是更新商法,也不是将商法改名为经济法,而是主张将商法彻底废除或成为经济法的特别法。经济法是一个全新的独立的法律规范体系。这种新的经济法理念主要基于市场经济关系的调整,得到了大多数欧洲法学家的赞赏,也为欧盟的独创实践所探索。
这种思想认为经济法和商法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模式。经济法是政府干预主义经济模式的产物,商法是政府不干预主义经济模式的产物。经济法是组织和发展经济的法律,它超越了传统的公法和私法的区分,在调整宏观经济关系的同时间接监督和管理微观经济关系。这种经济组织、调节、监督、管理和保障适用于所有国有、私营或混合经济。它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其主旨是国家对经济施加影响,使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并使经济法律规范直接影响经济制度、权利义务和经济利益。通过制定经济法规,建立共同的经济政策、共同的国内市场和一些部门的特殊规则,最终导致一定程度的法律一体化。
欧盟在建立基于市场经济的经济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基于对市场经济的相同看法,他们努力使所有成员国的法律制度保持一致。他们的原则是逐步创造足以保证生产最合理分配的条件。该联盟旨在仅在形势需要时对经济施加直接影响,并且仅使用“有限干预”的方法来完成其使命。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他们在农业、货币、贸易、投资、银行和运输方面制定了共同政策。在建立共同市场经济法规方面,它们制定了禁止歧视、建立共同关税同盟、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取消对开办企业和提供服务的限制、关于倾销和滥用支配地位的规定以及国有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垄断。这些已经成为“普遍”的经济规律。对于煤炭、核能等特殊部门,作出特殊规定,称之为“特殊”经济法。同时,欧盟法优于国内法,实际上是欧盟法逐渐取代了成员国的国内经济法。这是欧盟发展经济法的重要途径。这种经济法自成体系,与传统的民商法、公法和私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无关。经济法的这一原则主要基于社会整体本位理论。
在英美,经济法和商法的情况是另一种模式。在英国,既没有独立的商法概念,也没有独立的经济法概念。英美法强调实用性,概念与此关系不大。所以他们的法律并不重视公法和私法的本质区别。商法在美国经过漫长的演变,与普通法结合后,于18年底形成。英国至今没有统一的商法典,只有一些单独的商法和一些商事判例法。二战后,他们认为商法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学术界提出了“企业章程”这一新概念。但这种企业法更注重商人创造的法律,试图加强与经济生活相关的商法的制定和深化。至于经济法的概念,在英国只是一个学术概念。他们认为经济法只是国家干预商业、工业和金融领域的法律。传统商法与经济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态度。商法的基础是交易双方按照自己的独立意志自由经营自己的交易业务。经济法的基本哲学是统治经济论,即对自由意志的必要限制。经济法介于商法和行政法之间,与商法共同调整经济事务。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不断加强,人们认为经济法越来越重要,甚至会成为商法、企业法规之外的一个法律部门。英国现在不仅有国防经济法的概念,还把金融法、竞争法、价格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规等视为国内经济法。在美国,我们也不喜欢法律范畴的概念理论。美国商法首先在宪法中规定了商事条款,赋予国会管理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决策权。从商业条款开始,逐渐涉及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制定了《统一商法典》,基本上被各州所接受。正如米托夫·施所说:“法典在精神上是现代的,治疗方案在概念上是可行的和全面的。它是西方世界最先进的商法。”五
美国虽然至今没有使用过“经济法”的概念,但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了反垄断法、食品药品管理条例和各种经济措施令,以及证券管理条例和运输管理条例,被认为是“联邦经济法”。特别是美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重视“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更有利于其他国家经济法的发展。
在我国,目前经济法与商法的争论并不是主要的。因为在我国,商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从来没有取得独立的法律地位。中国从未有过独立的商法典,国家也从未实施过国家商标准政策。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的国家。儒家以礼、义、仁为主导思想,始终认为经营人生、经营商业、谋取利益等商业活动与义、理、道相冲突,在价值论领域始终以天道与人欲对立,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所以形成了长期的轻商抑商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出现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促商”的局面,但仍然没有以商为国策。虽然制定了一些传统上属于商法的单独法律,但它们实际上是没有确定界限的共管建筑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商法虽然被国家指定为独立的法律课程,使其正式坐上了高校的课堂,但它仍然是一个学科体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法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历史传统的惯性力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的商法只是一部正式的商法。
商法按照传统观念属于私法,因此与民法有着血肉联系。但现代商法也是公法,所以与经济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如商事贸易管制制度、商事主体登记制度、商事会计制度等。,可以同时属于商事法律制度和经济法律制度。
2.从经济法与商法的历史发展轨迹看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
商法是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中世纪,在地中海、西欧和北欧,随着航海、贸易和殖民主义的发展,商人阶层已经成为一些城邦中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在Chirt建立了各种商人行会,组织了自己的法庭,选举了自己的法官,制定了自己的市政管理规则和交易规则,并向政府购买了各种特许权。他们控制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治体,他们享有广泛的国内外贸易经营权。商人在法律上获得了独立人格。这时,一些城邦也实行了重商的政策,形成了许多陆海商业习惯法。比如流行于地中海国家、大西洋国家和北海、波罗的海的LexConsolato、LexOleron、LawsofWisby,是当时海事习惯法法规和海事判例的集合,被称为欧洲人的有色文化。
此外,欧洲大陆还有各种城市法,如1244的威尼斯法令,1331的米兰法令,1415的佛罗伦萨法令,1353的英格兰商业中心法。此外,还有教会颁布的各种教规和国王、领主颁布的单独法律。上述以维护商人利益为中心的商法,是后来欧洲商法的前身和主要渊源。
17世纪后,欧洲率先制定了独立的商法。比如法国路易十四在1673年制定了商业法令,在1681年制定了海事法令,开创了独立商法的先河。更重要的是,《法国商法典》颁布于1807,这是商法法典化的目标。后来德国在1897颁布了《德国商法典》。后来,其他一些国家效仿法国和德国的商法典,制定了自己的商法典。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拥有独立的商法典。可以说,19世纪是一个“商法时代”。美国《统一商法典》虽然颁布较晚,但它在商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商法在理论和体系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内容固定。
与商法相比,经济法的历史较短。一般认为,经济法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在立法方面,除了前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法典》之外,至今没有其他国家有单独的经济法典,甚至有些国家至今不承认这个概念。理论上,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跟着别人走的。经济法虽然产生较晚,但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新颖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它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法律部门,在协调各种经济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从经济法和商法的调整对象看经济法和商法的关系。
商法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也不同。商法是调整营利性主体在商事经营过程中的商事关系。这种商业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其主体的商人性质、营利目的、方式的商业性质和组织的企业性质。所谓商人性质,即商事关系的主体是各类商人,任何没有商人的活动都不构成商事关系。法律上如何确定商人?有的采取主观主义——比如德国,有的采取客观主义——比如法国,有的采取折衷主义——比如日本。总之,商法应当适用于那些有商人或商业行为的人。所谓营利,就是商业活动都是以营利为目的。正因为如此,才受到限制,不是任何团体、组织、个人都可以从事商业活动。相反,任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都不是商业活动。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无利不商的说法。所谓商业,就是商业活动必须以商业的方式进行。商法的商业性要求其营利目的、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同一性。非商业的活动不是商业关系。所谓企业,主要是指商人的组织形式是各种企业。企业是多产权所有者从各自的比较优势出发,自愿结成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权益共同体。绝不是简单的经济细胞。企业是公民社会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最重要的经济人,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明框架和经济决策单位。
企业涉及多种法律规则,但主要是商法和经济法,但两者各有侧重。经济法的调整主要涉及企业资质审查、产权界定、企业融资、税收、金融、审计、环保等监督管理,特别是影响企业宏观发展的管理。商法对企业的调整,主要是将其作为商事主体——商人来对待。而企业大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这与商人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至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则是商法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种商事行为的主要体现。可以说,商法调整的对象——商事活动中的商人和商事行为,是体现在企业中的。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以国家权力干预、调节、组织和管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经济法之所以必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快速、可持续地发展。可以说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调节器”。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虽然也与商法有一些重合,但在物理学中并没有数学那么重要。
对于企业作为商法的调整对象,国外有学者认为以商人为调整对象的主观体系已经过时,商法应以企业为调整核心。由于它揭示了商人与商事行为之间的商事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和认可。
但也有人认为,废除商人概念不利于维护商法本身的特点,从法律政策和法律技术的角度看,也不利于商法的存在和发展。因为商人是一个法律人格的概念,既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又是企业权利义务的所有者,甚至是企业的具体经营者,这在习惯和理论上都是一致的。相反,企业的概念至今缺乏法律定义,在立法技术上不像商人的概念那样笼统抽象。虽然企业和商人有内在联系,但企业和商人不一样。有些企业虽然叫企业,但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也不是以商业方式进行的,有些行为不是商业行为。这样的企业不具备商人的本质特征。同时,一个企业涉及的范围很广,涉及到很多法律规则。比如商法,首先要确定公司是否是商业公司,是否必须履行商人的义务。在投资法中,要选择最有效的企业拥有产权的形式。税法上哪种企业形式最有利于纳税?在劳动法中涉及到员工的招聘、辞退等劳动关系,在民法中涉及到企业的民事行为能力,在经济法中涉及到企业设立的监督管理,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等等。这种综合性的调整对象更容易使商法失去特色,同时也容易与其他法律发生摩擦,不利于商法的发展。
4.结论:经济法与商法殊途同归。
纵观历史,法律经历了整合-分离-融合的过程。在古代,所有的法律都是统一的,但在现代,它们是分离的,在近现代人类社会,它们趋于统一。因此,世界上制定了许多国际公约,其主要目的是克服各国国内法的冲突。应该认识到,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各个法律领域,很多社会关系往往不是任何一个法律部门所能调整的。尤其是在普通法中,我们从来不注重法律部门的划分,也不注重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也许法律部门的划分是人类历史性的错误。未来社会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更全面的法律,但更多的是经济规律。未来的社会是经济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法律与经济的结合会更加紧密。法律无处不基于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这种经济利益决定了法律的结构。可以说,法律本身和它所吸收的经济成分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分割性。现在把法律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已经很普遍了。害怕把经济染色体播在法律基因上,或者把法律染色体播在经济基因上,都是违背客观事实的。是时候让法学家和经济学家携起手来,在经济现实和法律规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了。同时,在法学领域,尤其是经济法和商法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此,笔者借用一位德国学者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论:19世纪的商法是20世纪的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