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据说它建于公元68年。周魏以前也叫阿育王庙,隋代改名石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它被称为皇家寺院,并因释迦牟尼佛手指骨的安放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公元前486年,佛陀释迦牟尼死后,他的弟子用香烛焚烧他的尸体,火熄灭后,在灰烬中发现许多类似圆珠的晶体,以及一根指骨、四颗牙齿和一个头骨,被称为“遗物”。
从此舍利被视为佛教圣物,未被焚化的指骨被称为“佛指舍利”。200年后,统治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教,将舍利子以84000封珍贵书信的形式分发给世界各地。
东汉灵帝时期,虔诚的佛教徒带着佛指舍利来到陕西,恰逢扶风镇光芒四射。汉灵帝视之为吉兆,喜出望外,命工匠建造地宫,以藏佛指舍利,并建佛塔。
地宫是中国佛塔结构中独特的一部分,用来藏舍利、佛事、经书等法器。它不同于古印度将舍利子藏于“刹极”的做法,它与中国古代的深藏制度相结合。
法门寺是一座宝塔寺,因为它建了一座藏佛骨的宝塔,建了一座修塔的寺庙。因为是盛唐时期的皇家寺庙,所以法门寺的地宫类似于帝王陵墓的地宫。
唐代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法门寺以其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举行了七次盛大的迎佛骨活动,对唐代佛教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初,法门寺所藏舍利被视为护国之宝,高祖李渊改名法门寺。
在唐朝的200多年间,高宗、武侯、中宗、肃宗、德宗、宪宗、宗彝、诺宗等八位皇帝,先后六次献礼、两次献礼供养佛指舍利。每一次送别都声势浩大,朝野轰动,天皇的膜拜程度也是绝无仅有。
874年正月初四,唐僖宗的李习安最后一次归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和数千件稀世珍宝一起封在塔下的地宫里,用汤米曼陀罗做了一个祭坛供养。
唐代皇帝信佛,潜心舍利,寺院规模成倍扩大,呈现出极大的密度与和谐,使法门寺成为世人仰望的皇家寺院和佛教圣地,佛塔也被称为“护国塔”。
迎客佛骨愈演愈烈,在晚唐达到高潮。所谓迎佛骨,就是每隔30年将珍藏在塔底地宫的佛骨迎入长安宫。
当时从首都长安到法门寺,昼夜有车马往来,沿途有粮食供应,被称为“谭石无碍”;迎接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盔甲光亮、刀法杖全的锦衣卫引导,由文武大臣护送,名僧相拥,披着旗帜,沿途坐满了虔诚的男女。
长安城内所有街道都绑上了绸缎,皇帝还亲自登门福门楼迎接大典,而数百名官员和民众则沿街跪拜迎接。佛骨先请入宫三天,再送到北京寺庙轮流供养。成百上千的文武百官和大富大贵都在争抢黄金丝绸,各地的人都来瞻仰,甚至有人砍断手臂以示虔诚。
自874年以来,这座地下宫殿已经关闭并与世隔绝了1000多年。法门寺在唐朝也遭遇了厄运。845年,唐武宗大规模毁佛,史称“会昌法难”。
他曾经下令销毁佛祖指骨,但在此之前,僧人已经准备了几块佛祖指骨的影骨,也就是仿制品,来搪塞你的身世,隐藏如来的真指骨。而地宫从此再也没有打开过。
宋代的法门寺继承了唐代皇家寺庙的宏伟,并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是24个院落之一的“浴室院”,每天就能给上千人洗澡。宋徽宗曾在山门上手书“帝佛国”二字。
金元时期,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寺。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法门寺地宫由台阶、平台、地道、前中后三室组成。总长21.4m,虽然面积只有31.48m,却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地下宫殿。
地宫内有一套制作、储存、饮用的精美金银茶具,是我国已知最早、组合最全、档次最高的茶具,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宫廷茶具。
这套茶具有茶笼、茶磨、茶辊、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碟、调味容器等。,包括从茶叶储存、烘焙、研磨、筛选、烹饪到饮用的所有工艺流程以及饮用过程中使用的器具。
这是佛寺专用的一套东西。从地宫的宝帐铭文可以知道,这是诺宗皇帝的“新礼物”。因为是皇室使用的,在当时档次应该是最高的。
而且这套茶具是唐僖宗亲自用过的镀金茶具,有银火筷、银坛子、打结笼等。,分别对应唐代宫廷茶道的全过程,完整印证了陆羽《茶经》中的相关内容,以实物讲述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世界上仅存的佛指骨舍利在地宫的秘龛里,共有四件。
地宫后室的土层被挖开后,一个秘密的壁龛暴露了出来。秘密壁龛里藏着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封铁信。那封沉甸甸的宝信,上面写满了沉甸甸的宝信。直到第七重,有一封镶嵌着珍珠的金宝信,宝信里是一座宝顶小金塔。
第八重纯金塔打开后,金基座上有一根手指般的银柱,上面有闪闪发光的东西。这是第一件佛指舍利,但却是当年用玉做的仿制品,名为“超一”。
佛舍利第二铁信,珍藏于地宫汉白玉墓中。铁信上有一把大铁锁,锈迹斑斑。一般八重宝信的开启都是完全按照碑文的记载进行的。然而,在这种奇怪的大铁函的铭文中并没有记载。
打开木盒,盒子里全是彩色的丝绸,9层,一层层不同的颜色。当最后一层彩绸被揭开时,发现了一个镀金的银棺。银棺形似棺椁,前端雕有五彩花冠,中间是两只拖着长尾巴的凤鸟,在齐飞汇合,后端饰有云纹。
小小的前银色挡板中间,有两扇精致的门和一把小小的金锁。左右门上有三排九颗小金钉,每扇门上都刻着一个男孩。男孩的头上有几朵彩云。银背摊上雕着一对金狮。银棺体的左右棺板上,雕刻着一个守护银棺的金刚力士,左手持剑,右手持斧。
整个银色小棺材被放在一个雕刻的金色棺材床上。棺床前后各有五扇月形门,左右各有雕花门帘。第二件佛指舍利放在镀金银棺中,取名“超二”。
第三佛指的是藏在地宫后室北墙一个秘密壁龛里的舍利子。那是一封生锈的铁信。当它被打开时,45个雕像的顶部有一个银色的字母。上面有两个巨大的水晶球,还有两个雕花白玉戒指,两个雕花金戒指,一串珍珠和几件绣花丝绸。
银包角的檀香字母里面是一个镶满宝石的水晶吊坠。封面镶嵌黄色和蓝宝石,硕大耀眼。盖以观世音菩萨和花瓶插花,盖的四面都刻有文殊菩萨、莲座、花鸟。
水晶棺内是有门户的玉棺,玉棺内是佛指舍利,名为“超3”。
此佛真指骨舍利重16.2g,上下折叠,呈乳黄色,一侧有一些霉斑,有一条极小的裂纹。三面空,一面略高,骨细而有光泽,中空管状,髓高而上下相连。在荧光灯下,似乎有一种奇怪的光彩。
在高倍放大镜下,发现外壁上有隐约的微小血管,内壁上有7颗小星星呈勺状排列,形成大熊星座。经鉴定,这是佛陀释迦牟尼的真指骨舍利,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上圣物。
阿育王塔发现第四件佛指舍利。阿育王塔的全称是汉白玉浮雕画阿育王塔,由塔闸、塔盖、塔身、塔基四部分组成。铜铸塔闸,葫芦形,置于盖芯内。塔盖为9层金字塔,自上而下逐渐变大,每边刻有一圈连续的如意云头图案。
这座塔的四个角被柱子环绕着。每边中央各有一扇门,门上有四排奶钉,每排24枚。门上装有带锁的司前。每个门扇上都有一个菩萨。塔座是住友的,塔座边缘刻有云纹。
塔内有一座单檐铜塔。铜塔采用压铸成型,平面为方形,分为塔基础、塔身和塔闸。塔基为须弥山,外有三层逐渐闭合的护栏,每层护栏中间有弧形台阶。
铜塔里有一个银棺材。灵柩前板上刻有两个坐佛的弟子,两侧壁各刻有一只加林巴嘎鸟。棺材下面有两个基座。上基座四周雕出一圈莲花花瓣,下基座四周镂空一扇门。当银棺的盖子掀开后,又出现了另一件佛指舍利,命名为“超4”。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是世界上唯一的佛教遗物,法门寺也将因此成为世界佛教崇拜的圣地。
法门寺地宫有120多件、多组金银器皿,大部分是专门为皇帝迎佛骨活动而制作的。它们做工极其精美,刻有铭文,为判断主人和断代提供了方便。
在法门寺的地宫里也发现了九件香。根据地宫中的“财产帐户纪念碑”,有3个唐儒供奉佛像的香炉和2个唐僖宗支持的香包。这是唐朝皇帝在宫廷使用香炉的明显证据。
地宫的釉器多为盘、碟、碗等配套器皿。有20多块。中国古代玻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影响,风格多为伊斯兰风格。由于其稀有性,釉面器皿就像黄金和玉石一样珍贵。
法门寺地宫未开之前,关于秘彩瓷,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秘密颜色是指一种釉色的秘密,而另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地宫财产帐碑记载的13件秘密瓷宝的发现,为人们揭开了这一神秘面纱。
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织品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佐证。这些物品大多是历代皇后供奉的,其中就有一件武则天的“武侯绣裙”。
地宫中的牌位“衣帐”全称是“我们要用钟真寺的真身提供道具和金银器皿的礼物,给金银财宝的衣帐以新的礼物”。它列出了地下宫殿中的2499件文物。
此碑文详细记载了伊、傩、惠安皇后、赵翼、金夫人、各等一等皇族、内大臣官员两案所供舍利、佛指的金银财宝、袍服。首次发现唐代的服装帐碑。古迹和文物有明确的所有者,明确的名称和标签,为研究唐代的政治和经济,以及名称、制造技术、称重系统、纺织和服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法门寺有辉煌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