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木版年画的发展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江州木版年画诞生于北宋,经历了金元时期。它们在明清时期迅速成长,清末达到顶峰,民国后期开始衰落,延续了一千多年,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我国保存最早的木刻年画始于北宋,当时佛说北斗七星经。江州夏果宋寿珍印的木刻成了海内外的孤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考察价值。这幅木刻被称为中国木刻年画的鼻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内蒙古所属的黑水城旧址,俄国人柯兹洛夫发现了中国宋金木刻上刻有“平徐水佳音”的四幅美图。这幅印在通俗手迹上的民间书卷首画,刻有“平阳纪家刻章”。

金星定二年(1218),江州升为金安府,兴定三年,辖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等八县。“平水徐佳”属古绛州管辖。当时,江州是山西南部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因为明朝提倡“利人伦,厚风俗”,“敬神明”,民间木版年画流行了一段时间。有江州木版年画的制作人和发行人。

到明代中期,木刻画已经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日益成熟的木刻年画,江州也成为晋南年画的主要生产基地。

道光、咸丰在清代达到顶峰,当时的江州城号称“三家七户的年画作坊”,其中清初开业的“一生成”画店,每年印制各类木刻年画十余万张,销往西北各省。

解放前,在江州城繁华的街道上,标有年画的店铺,如天府城、益生城、生茂画店、京基纸品局、广钱塘印刷局、永宁宝等,每年印制数十万张木版年画,销往华北、西北十多个省市。尤其是旧历年,人们纷纷购买江州木版年画。

2008年4月,古江洲(今山西省新疆)被确定为全国18个木版年画主产区之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已捆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