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大约35000到50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了商代的社会生产和阶级关系,文字的历史可以从商代考起。青铜器铭文:商周时期的一些青铜器常刻在钟或鼎上,也叫“钟鼎文”。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大约公元1040年,中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在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竹简或帛被用作书籍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晚唐到周朝,封建政府印刷儒家经典,这是中国政府大规模印刷书籍的开始。印刷中心分别是成都、开封、临安和福建杨。北宋平民毕,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和电磁波的发现,人类的通信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在金属线上用电脉冲传递信息,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信。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有线电报。

电报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电流通过时,电磁铁是磁性的,没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是非磁性的)使连接在电磁铁上的笔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和线的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代表所有的字母,这样这些单词就可以通过电线传输。

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的议会大厅进行了一场“用电线发送信息”的公开演出,连接上电报机,用一串由点和破折号组成的“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上帝创造了多么奇迹啊!”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从美国国会大厦传到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186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电学和磁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解释了电磁波和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以光速传播。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1878年,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的第一次长途电话实验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输,其他无线电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于1920年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电台,从此广播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无线电成为人们了解时事的便捷方式。

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在英法之间建立了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促进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3月1876日,3月10日,美国人贝尔与助手通了一个电话。1888年,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H.R .赫兹用无线电回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在整个科学界引起了轰动,成为现代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1895年,俄罗斯波波夫和意大利马可尼分别成功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电影是1894出来的。1925电视首次在英国播出。

静电复印机、磁带录音机、雷达和激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急需解决的军事系统、科研和计算工具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6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1946~1958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64~1970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 ~ 80年代第四代LSI计算机。到目前为止,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扩展数据: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微电子学正朝着高效率方向发展。

现代计算机以微电子学为基础。以前微电子学有个摩尔定律:每18个月,一个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就翻一番。据最新研究,已经突破,每12个月翻一番。20世纪50年代,一块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安装1个电子元件,现在却高达30000多个。

现在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而随着未来纳米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可能会建立在更微集成和更高速度的基础上,引起筛子领域的新革命。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可以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的效率提高一百万倍。

它可以生产更高效的宽带网络、大容量存储和集成传感、数据处理和通信的智能设备。(2)体积较小。纳米计算机可以缩小到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利用纳米技术制造了一个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这项技术使用微型计算机,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该机器人还可以在绝对危险或无法进入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它可以用来完成核反应堆中的故障处理。这种技术也可以用来运输原子和重新排列原子。(3)功能比较奇怪。带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可以植入人体,通过细胞接收信息,不需要训练就可以驾驶飞机。

据预测,本世纪将出现一台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它可以模拟人脑,用于感知认知和思维处理。据预测,未来十年将生产出存储容量为每立方毫米654.38+0万g的生物芯片,功耗仅为VLSI的十分之一。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和电子器件的功能和集成结构将朝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2.计算机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其发展轨迹不同于性质上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在市场上占得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目前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度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

价格下降10倍,这个规律即将被打破。在超高速方面,IBM的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达到了每秒300万亿次以上。美国计划到2010年开发万亿台计算机。量子理论推导出的极限计算机,速度将达到每秒1051次,内存为1031位。在小型化方面,日本正在使用集成电路。

一个电视台(包括设备和信息采集存储)压缩在一个小按钮的芯片里,已经初见成效。他们准备把它重新压成药丸大小,甚至设想通过药丸把检查设备放入病人体内,直接观察病人的情况。智能方面,你的饮食习惯提前储存在冰箱电脑里,零食,油米酱醋等。都结束了。

它会自动连接互联网,替你从超市订购;微波炉可以自动下载食谱。只要你把事先买好的鸡鸭鱼肉放进去,它就会在你预定的时间自动解冻,做出美味的食物。这些预测实际上向人们展示了信息技术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说明信息技术离“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网络正在向高级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属于信息传输技术。在各自独立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通信技术的数字化,这两种信息技术在兼容共存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一体化的新时代。一方面实现了现代通信系统在计算机控制下的自动化和高效率,集成了多种通信方式;另一方面,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联网。总的趋势是数据、语音和图像技术的集成。

百度百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