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规则的历史是怎样的?
NBA从46年开始,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这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天才巨星,NBA的规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年来NBA规则的重大变化,从古至今。本文只关注场内规则的变化,场外的转会或薪资规则就不提了。比如库西建立球员工会,奥斯卡·罗伯特森的自由转会规则,71的海伍德法案,84的伯德条款,近几年的阿里纳斯条款就不提了。
NBA出现前现代篮球核心规则的确立:
在1和1892中,史密斯的十三项基本规则标志着篮球运动的真正出现。
2.1897年篮球参赛人数由18变为10。
3,1896,建立每杆2分的成绩。在此之前,每一次出手都是3分。
4.1915,球员运球后允许射门。原来的规则是运球后不允许投篮。你必须传球,让接球的球员投篮。
5.1936年,篮球成为奥运会项目。在决赛中,美国队以19-8击败加拿大队,获得首枚奥运会篮球金牌。
6.1937中规定每次得分后把球交给对方球队。在此之前,每次得分后,双方都要在中圈重新弹起球。
7.1940左右,三秒区建立,进攻球员不能在三秒区停留超过三秒。
8,1944,防守干扰球。防守干扰球的规则在NBA成立之前就有了。这个规则的产生是因为有一个叫鲍勃·卡伦的玩家。球员身高2.13米,外号希尔。他在大学里和乔治·麦肯比赛过,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职业联赛。据说空灌篮也是这位兄弟发明的。鲍勃·卡伦虽然没打过职业联赛,但他带领美国队以1948和1952两次夺得奥运会篮球金牌。
然后就到了NBA时代。1946年,美国职业篮球联盟成立,确立了沿用至今的两条规则:每场比赛总时长***48分钟,6名违规者离场。
NBA的第一任主席是(当时叫BAA)莫里斯·多诺夫。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NBA规则的那些重要变化。
a、1947,禁止区域防守。篮球原来的规则是可以联防的,但是从上世纪40年代职业联赛成立开始,为了降低进攻难度,就制定了禁止联防的规则。
二、1951~52赛季,NBA第一次在三秒内扩容,从6尺到12尺。这是为了限制NBA第一巨人乔治·麦肯的权力。
注意狭窄的三秒区。乔治·麦肯在篮下接球得分。这是一个六英尺宽的三秒区。
三、1954~55赛季(规则改变史上最重要的赛季)。
1,提出24秒攻击时限法则。NBA之前因为没有24秒限制,球员为了赢球不断传球运球保持进攻优势,场面沉闷,19比18创历史新低。于是雪城国家队(76人的前身)老板丹尼·比亚松提出了24秒进攻时限的规则,增加了比赛的精彩程度,挽救了当时的职业联赛。
至于为什么进攻时限是24秒,那是因为丹尼·比亚松自己不打篮球,但是他非常热爱篮球。在研究了许多场比赛的boxscores后,他发现每支球队平均每场比赛投篮60次左右。也就是说,两队一场比赛要投篮120次左右。每场比赛48分钟乘以60秒等于2880秒。2880秒除以120正好是24秒。
2.球队每场比赛犯规5次以上,对方罚球。
3、引进进攻犯规,并计入个人六次犯规。
第四,张伯伦。这个名字被挑出来是因为涉及这个家伙的规则变化是历史上最多的。
1,1956,罚球队员在篮球碰到篮板篮筐的时候是不允许过线的。这里说明一下,其实张伯伦在罚球的时候不应该直接起跳扣篮。而是他在罚球命中篮筐之前就冲过去接球(当时的规则应该是罚球命中后后代可以移动),这毕竟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进攻干扰球。张伯伦在堪萨斯大学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敌人,他受到了规则的限制。当时报纸上说禁止张伯伦罚球时扣篮。
2.攻击干扰球。为了限制张伯伦在篮下的第二次进攻。
3.1964~65赛季,三秒区宽度从12英尺扩大到16英尺。
上图是张伯伦前期快攻。可见当时的三秒区比现在窄。
另外还有一些限制张2万的规则,比如不允许空接,不允许底线发球高于篮筐,都不是很重要,就不细说了。
五、1966~67赛季,防守三秒。重新定义区域防守的细则,引入防守三秒规则。早在1966~67赛季,联盟为了限制张伯伦、拉塞尔这样的内线变态,就已经实行了类似现代的防守三秒规则。这个规则直到1981~82赛季才被取消。
六、1976~77赛季,中线发球规则。比赛最后两分钟,球权在的球队叫暂停,可以选择中线罚球。这个规则丰富了比赛最后时刻的战术安排,有很多经典绝杀。
七、1978~79赛季,手检。防守者只要不阻止对方向前移动,就允许双手与身体保持接触。
八、1979~1980赛季,三分线的引入。三分线的出现,让那些射手更有价值了。
九、1981~82赛季是规则变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赛季。
1,取消防守三秒规则。现在内线可以像以前一样待在禁区1966。运动能力差但手臂长的内线后卫,比如马努特波尔和马克·伊顿,直接受益。
2.修改和细化非法抗辩规则。简单来说就是禁止无球双人包夹球员,防守者必须紧跟其防守者(注意,不禁止有球双人包夹球员,但据说联防时代没有双人包夹的都是球盲)。
这两条规则,尤其是第一条,无疑是有利于内部人士的。或许是联盟补偿了内线三分线的出现。不过之后确实有一段以四大中锋为首的内线繁盛期。
以上是不允许共同防守时和允许共同防守时防守方的位置区别。如果按照非法防卫时代的规则,红盒子玩家已经触犯了法律。不允许联防不代表不能包夹,但是因为规定了防守者要紧跟自己的防守者,所以换防守的时候只能包夹。
规则不是绝对的。总有球队可以绕过规则,比如活塞对乔丹。
十、1988~89赛季,乔丹法则(不是活塞坏小子实行的乔丹法则)。即反孤立单打规则,如果进攻方将三名或三名以上球员安排在圈顶外或无球侧,则应判违例。由于当时乔丹的突破得分无法阻挡,公牛的战术是其他三人拉开,乔丹在另一边单干,让能力超强的王吃掉防守者。然而,许多专家指责NBA表演多于比赛,这违背了篮球团队合作的精神。为了缓解这些指责,联盟推出了这一规定来限制乔丹单调的发挥。
XI。季节1990~91。
1,恶意犯规。恶意犯规将导致两次罚球和一次投掷。而且通过裁判的判断,没有明显的犯规意图,或者违反规则做出可能导致受伤的犯规动作,都会导致犯规者被驱逐出场。
如果说88-89赛季的反孤立单打规则对公牛不利,现在对公牛有利。恶意犯规规则的出现,直接废了活塞坏男孩军团一半的武功。让活塞的肮脏手段不再肆无忌惮的实施,也就是这个赛季,乔丹终于越过了活塞。
2.特伦特·塔克法则。因为1990尼克斯VS公牛,比赛还剩0.1秒,塔克接到队友马克·杰克逊的界外球后转身命中三分,最终帮助尼克斯获胜,但公牛赛后抗议。
所以NBA制定了以下规则:发球后球立即出界至少需要0.3秒;拍摄时间至少需要0.3秒;一个球员罚球得球叫暂停至少需要0.3秒;补篮至少需要0.1秒。
十二、1997~98赛季,建立合理的碰撞区。按照规则,在NBA球场,篮筐是以篮筐中心为圆心,半径为4英尺(1.2米)的半圆,称为合理碰撞区。站在弧线以内,只要防守方与进攻方有身体接触,就可能被判防守犯规。在合理碰撞区内,当对方进攻时,防守球员纵身一跳不会被罚款,纵身一跳不跳不动身体造成身体接触会被罚款。
篮下的弧线在乔丹时代是没有的。在这个圆弧内是合理的碰撞区。
这一规则的出现,使得内线很难站在篮下对进攻球员进行进攻犯规,有利于外线突破上篮。同时,我个人觉得这个规则对奥尼尔是有利的。在90年代,制造奥尼尔在篮下的进攻犯规是防守这种强大鲨鱼的方法之一。合理碰撞区出现后,奥尼尔的进攻犯规变得很难。当然,外线的摇摆人也可以冲进去,制造奥尼尔的防守犯规,但毕竟还是有几个外线是勇于冲撞奥尼尔的...这也是奥尼尔在随后的几年里在禁区内变得更加毫无防备的原因之一。
十三,回到五秒规则。在1999~2000赛季期间,因为马克·杰克逊无休止的后摆,联盟禁止了超过5秒的后摆。
十四。限制和禁止手工检查。
在1和1994~95赛季,联盟规定球员扛篮筐只能用前臂防守,不能用手。
2.1999~2000赛季期间规定,进攻方球员和防守方球员都不得侵犯对方占据的位置,防守方不得用前臂、肩膀、臀部或手改变或阻止进攻方球员的进攻路径。通过抓,扇耳光和拥抱来减缓或干扰进攻球员也是违法的。
3.在2004-05赛季,人工检查被完全禁止。
全面禁手后,下赛季联盟场均得分、场均命中率、抢断由上赛季的93.4分、43.9%命中、7.9抢断变为97.2分、44.7%命中、7.5抢断。
手动检查和不检查是有区别的。
十五、防守和防守三秒。
2001~2002赛季,联盟允许联防,取消了非法防守规则。并重新引入防守三秒规则。重内线不能像以前一样整天待在禁区。
其实防守和不让防守三秒是相互制衡的。联防是加强防守外线突破,但因为防守三秒的规则,禁区被清空,降低了球员突入厚重的内线掩护的概率。但是因为同时禁止手检,所以要考虑到现在的规则对能力强的突破外线的限制要比上个时代小。也正因为如此,大量运动能力强的小球员出现,现在是控卫的全盛时期。对于内线来说,双人包防让他们在内线狭小的空间里更加挣扎,这也是内线进攻减弱的重要原因。
十六、2006~07赛季,零容忍法则。NBA球员现在在球场上应该是乖宝宝,因为如果向裁判投诉,就会被判技术犯规。
十七、2009~10赛季,两步走法则。球员被允许在接球后走两步。很多人用这个规则来黑詹姆斯,其实有失偏颇。詹姆斯早期确实走了很多,但基本都是在带球突破的时候。詹姆斯或者其他球员接到球后被允许走两步也差不多。
综上所述,其实规则的变化对NBA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防守三秒对内线的影响。第一次实行防守三秒规则,是1967大个子不能随意站在禁区。结果是,除了摩西·马龙,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的内线巨星整体素质都不如60年代成长起来的张伯伦、拉塞尔、瑟蒙德、威利斯·里德和贾巴尔。直到81废除防守三秒,然后从80年代到90年代,以四中锋为首的优质大个子涌出。然后2001,防守三秒等有利于小个子突破的规则再次实施,也就是大个子内线凋零,控卫兴盛。规则的力量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