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 * *区的故事和历史传说。
“嘎达”(东北方言与“老嘎达”相同)在蒙古语中是家中最小的弟弟的意思,“梅林”是他的官职,即那木吉勒色楞格的总指挥,扎萨克达尔罕亲王。
伽达默尔曾在私立学校学习过几年,蒙古语和汉语都很流利。
他先后担任过张静、昆都、扎兰、梅林的护旗兵。
从清朝末年开始,为了巩固边防,抵御沙俄的进一步侵略,中央政府开始在蒙奇逐步开垦土地,汉族人民被迁移成为佃农。
民国成立后,1914年2月,中华民国内政、农业、商业、财政部和蒙藏事务局联合制定了《禁止私放荒地总则》和《开垦荒地奖励办法》,为大力开垦荒地做准备。
从1916开始,军阀张开始大规模开荒。
屯垦戍边加强了边防,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也损害了蒙古族牧民的利益。
自1904白银大坂起义以来,反垦荒起义此起彼伏。
张和奉天王子南格勒色楞商定开垦旗内大片草原作为农业用地。到1928,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开垦,草场减少,迫使牧民背井离乡,引起当地牧民不满。
伽达默尔林多次去垦荒局反对填海,被驳回。
1929年初,“东北改旗”后不久,张学良继续进行在蒙奇开垦土地的计划。
伽达默尔林等人发起了“唯龙”运动,即所有有意愿的人在纸的周围签上一个圈,把首领藏起来,到沈阳去问那木吉勒色棱。
7月26日,* * *代表色列尼玛、赵、桑加鲁布、伽达默尔被捕,被带回旗关入监狱。
113年10月13日夜,伽达默尔的妻子牡丹·奇奇格等人抢劫了监狱,救出了伽达默尔。
于是伽达默尔组织起义,率领700余人的反垦荒军,提出“打倒测量局,不准掠夺人民财富”的口号,攻击垦荒局和垦荒军,驱逐测量队,转战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和哲里木盟。
张学良命令唐玉林部下的东北骑兵17旅张海鹏部一骑兵团和李守信兵团派兵围剿。
4月5日,1931,反垦荒队在通辽北舍伯勒图附近的新开河(今乌力吉牧仁河)畔的红格尔敖包屯渡口被包围歼灭,准备渡豫,伽达默尔牺牲。
李守信割下伽达默尔的头,送回开鲁给崔,崔装在木箱里送给唐玉麟。
唐玉麟把它送给达汗王子,挂在国旗上公开展示。
后来,乌力吉木伦沿河人民修建了梅林庙。
5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东北军退入山海关,放牧开垦草原的计划没有继续。
虽然伽达默尔起义失败,但张学良放牧草原的计划却一拖再拖。
伽达默尔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垦荒在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
由于短视和无知,人们对草原的开垦并没有因为伽达默尔的起义而停止。
仅科尔沁草原就被“荒废”了十一次。
如今,大部分草原已经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是西辽河沙丘平原的一部分。属于发展中的沙化土地,主要处于风蚀沙化土地的半固定状态。
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65438±0.9%的速度发展,总面积达800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沙地。
伽达默尔死于乌力吉的牧仁河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条沙沟。
这条河早就断流了,四周是一片片沙质农田和沙袋、沙丘。
有关当局正在努力扭转沙漠化,目前还没有明显的效果。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林业局最新监测显示,科尔沁沙地绿化面积每年比沙化面积多75万亩左右。
伽达默尔事件年表
1929发起“独贵龙”运动;
1929年7月26日,去沈阳* * *,被抓,带回本旗,投入监狱;
1929,165438+10月,13;
出狱后组织起义;
1931于4月5日被张学良部击毙。
关于哈达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汉朝出了张骞。
也有一种说法是,古代法国国王巴斯巴在会见忽必烈汗后把它带回了元世祖。当时丝绸上有万里长城的图案和“好运”的字样。
后来人们对哈达的起源做了一些宗教上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一条丝带,洁白象征着神圣和至高无上。
喝酥油茶:在* *,每个藏族家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黄油。
黄油是每个藏族人必不可少的食物。
黄油是从牛奶和羊奶中提取的。
过去,牧民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提炼酥油。首先,他们将牛奶计量器加热,然后倒入一个叫东学的大木桶(高约4英尺,直径1英尺),上下用力搅打数百次,直到油水分离,一层湖黄色的脂肪物质浮在上面,舀起来,倒入皮革口袋,冷却后成为酥油。
现在很多地方逐渐用奶油分离机提取酥油。
一般来说,一头牛每天能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能榨出五六斤酥油。
黄油的吃法多种多样,主要是打酥油茶喝L,或者用耙子勾兑。
节假日炒水果,用酥油。
藏族人平日喜欢喝酥油条。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与水长时间煮沸,使之成为浓稠的糊状,然后将茶叶倒入“冬末”(酥油茶桶),再加入黄油和盐,用力上下抽“罗嘉”数十次,将油茶搅拌至融合,再倒入锅中加热,便成了美味的酥油茶。
藏族人经常用酥油茶招待客人。他们喝酥油茶,有一套规矩。
当客人被要求坐在藏式八仙桌旁时,主人拿一个木碗(或茶杯)放在客人面前。
然后主人(或家庭主妇)举起酥油茶壶(现在一般用保温瓶代替),摇几下,给客人倒满满一碗酥油茶。
客人不喝刚倒的黄油蓉,先跟主人说。
当主持人再次提到酥油茶壶立在客人面前时,客人可以端起碗,先在酥油茶碗中轻轻一吹,吹走浮在茶叶上的油花,然后啜饮一口,赞道:“这酥油茶真好,油和茶是分不开的。
”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又倒满了。
就这样,边喝边加,一天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给客人的茶碗倒满;不想喝就不要碰;如果你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盛碗,你放在那里;客人准备离开时,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在碗里留下一些油腻的茶底。
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仪。
习俗禁忌: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走路还是说话,总是把客人或长辈放在第一位,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一个字:禁止直呼其名。欢迎客人时,你应该屈膝微笑。坐在室内时,要盘腿而坐,不能双腿伸直,双脚对着人,也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物时,要用双手去接。送礼的时候要鞠躬。
藏族绝对禁止吃驴肉、马肉、狗肉,有些地区不吃鱼。敬酒时,宾客须先将无名指蘸少许酒,向空中连弹三次,以示对天、对地、对祖先的祭祀,然后轻啜一口,主人会及时斟满,再啜一口再斟满。当第四次装满时,他们必须一次喝完。吃饭的时候,他们不应该吃饱。不要往别人背上吐口水,拍他们的手。遇到寺院、摩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要跨越器皿、火盆、转经筒或颠倒。不要用手摸头顶。
吃糍粑:糍粑是藏族人的主食。
藏族人一日三餐。
糍粑,明玉听起来很新鲜,其实是青炒面。
就是青稞和小麦的炒面,煮熟,磨碎,不过筛。有点类似于中国北方的炒面,不过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炸,而* * *是先炸后磨,不削皮。
吃糍粑的时候,在碗里放点酥油,倒茶,放入炒面,用手搅拌。
搅拌时,先用中指轻捶碗底的炒面,防止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碗,用手指贴近碗边将炒面压入茶水中;当炒面、茶叶、酥油搅拌均匀后,用手揉成一团,就可以吃了。
吃的时候用手在碗里不停揉搓,揉成一团,用手往嘴里送。
藏族人吃饭——不用筷子,不用勺子,只用手抓。
这种吃法和印度人差不多,也是用手抓米饭,叫做抓饭。
因为吃起来简单,携带方便,非常适合游牧生活。
牧民出远门,总要在腰间挂个糍粑兜。当他们饿了,他们从口袋里抓了一个糍粑吃了起来。
有时候,他们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碗,放点粑粑进去,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到就吃。
有时候,我会边吃糍粑边喝酥油茶。
有时候,你把粑粑倒进一个叫“塘沽”的皮袋里,加入酥油茶,一只手抓住袋口,另一只手捏一捏,过一会儿,香香的粑粑就可以吃了。
藏民庆祝藏历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藏柜上放一个吉祥的木桶,叫做“竹索奇马”。桶里装满了绿树、卓玛(人参果)等,有绿树穗、麦穗花学校和一个名为“子濯”的彩色脾脏,脾脏上绘有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图案。
邻居、亲戚、朋友来拜年时,主人提着“竹索其马”,客人用手抓一点糍粑,向空中连抽三次,再放一点到嘴里,然后说“Tashildler”(好运),表示祝福。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省Xi市西北),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开创了唐与范友谊的新纪元。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汉代仍广为流传。
7世纪初,经过几年的中原战乱,李渊()和李世民(唐太宗)于618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以长安为首都的唐帝国。国家非常强大,成为当时东亚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民族部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许多民族部落纷纷与唐朝和好,或向唐朝进贡,促进了汉族与人民的关系。
此时,一代英主松赞干布也称霸雪域高原,完成了一些小国的合并,定都洛帝(今* * *自治区* *),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寻求与唐朝建立亲密关系。
自公元634年以来,他曾两次派口才好、聪明绝顶的大臣陆东赞到长安向唐高宗求亲。
641元,唐太宗终于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答应娶女宗室文成公主为妻。
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使节和其他随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长的唐蕃古道。
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关于鲁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唐高宗设置的一系列难题,最后为松赞干布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
松赞干布的夙愿实现了,他非常高兴。亲自率军前往白海(今青海省玛多县)迎敌。
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修建了“白海亭”,一对异族夫妇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新婚之夜。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去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长途跋涉后需要休息,就在一个山谷里住了一个月。
闲暇时,文成公主拿出父亲送给她的粮食种子和油菜籽,和工匠们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方法、磨粉、酿酒等技术。
玉树人民非常感谢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出发去* * *,他们都恋恋不舍。
当地* * *至今还保留着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脚印和外貌刻在石头上,每年都要供奉。
公元710年,唐朝的另一位公主金城公主也嫁给了藏王。她路过时,为文成公主建了一座庙,取名“文成公主庙”。
当文成公主到达* * *,人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欢迎她。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西藏却没有佛。
文成公主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带着佛塔、经书、佛像进藏,决定建庙传佛。
她让山羊在池塘里填上土,建造了大昭寺。
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亲自在寺门外栽种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刘唐”。
著名的“侄子和叔叔联盟纪念碑”,也被称为“长青联盟纪念碑”,矗立在刘唐旁边。
目前供奉在大昭寺大殿中央的一尊释迦牟尼像,也是文成公主从长安请来的。
在正殿两侧的附殿中,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雕像,非常精美,栩栩如生。
只是从英布施捐钱的人太多了,脸上长了个痘痘。
后来,文成公主建造了小昭庙。
此后,佛教逐渐在* * * *传播。
文成公主还以妙莲、宝山、尤氏海螺、金刚、胜利楼、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 * *周围的山,一直沿用至今。
一方面,文成公主传播佛教,祈求* * *消灾。同时,她还拿出五谷种子和油菜籽,教人种植。
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适应高原气候,长势良好。
而小麦则是不断变异,最后长成藏民喜欢的青稞。
文成公主还带来了战车、马匹、骡子、骆驼以及相关的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松赞干布很喜欢文成公主。布达拉宫,专为公主而建,有1000座宫殿,气势磅礴。
但后来毁于闪电和战争。
17世纪经过两次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13层,高度117米,面积36万多平方米,气势磅礴。
布达拉宫内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有唐太宗吐蕃婚姻五难的故事,有文成公主一路进藏遇到的艰难险阻,有她到达* * *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
这些壁画构图精美,人物生动,色彩鲜艳。
布达拉宫吐蕃遗址后面,有一间松赞干布修身养性的房间,墙上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鲁东赞的彩色雕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关系极为友好。之后的200多年很少发生战争,使臣商人往来频繁。
松赞干布非常推崇中原文化。他脱下毡毛换上丝绸,把吐蕃贵族的子弟送到长安学习国学。
到了唐朝,各种工匠都被派往吐蕃传授各种技艺。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新皇帝李治继位后,派使节来华吊唁,并授予松赞干布“徐校尉”称号,封他为“西海郡王”。
松赞干布派使节到长安吊唁唐太宗,向昭陵(唐太宗之墓)捐了十五种钱,并给唐高宗写了一封信,对唐朝新国王表示祝贺和支持。
唐高宗还封松赞干布为“王”,并将他的石像刻在昭陵前以示赞扬。
松赞干布辉煌统一,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汉人民的密切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知书达礼的文成公主,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国人民的亲密友好合作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一切不仅记录在历史中,也深深地刻在汉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