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笔下人物的生活
杨匏安的父亲福祥以卖茶叶和瓷器为生。我的母亲陈至出生在一个华侨官员和商人的家庭。她一丝不苟,意志坚强,接受的是旧式教育,爱好诗词书法。傅香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靠陈至的手艺生活。虽然家里穷,但她不想被父母养活。旧社会的贫富差距现象,在安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对世界不满的种子。
伊安从小就跟着母亲的大腿读诗词古文,后来他自称是;“我年轻的时候挺有诗意的。”这多半是受他母亲的影响。杨匏安小时候在家乡的工读学校上学。他崇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如岳飞和文天祥。文天祥的千古绝唱,“自古谁无死生,以丹心为史镜”,常令杨匏安吟咏。他学习成绩优异,写诗多,早年就有才华,经常受到亲朋好友的称赞。后来他在《诗选序》中说,少年时“以诗言称友老,是误”。可见他十几岁的时候,在学校街坊里口碑不错。小学毕业后,家里卖了地,让亲戚带他去广州,考上了两广高等院校的预科。两广高等教育学校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它是中国南方最著名的大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省立第一中学(现广雅中学)。更名前后,中国著名学者吴道荣、诗人黄杰先后担任校长,开设数学、科学、文化、日语等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不仅在文史研究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功底,而且广泛接触了张之洞洋务派、康、梁维新派、象山同乡、孙中山民主革命派、刘师府无政府主义派等社会思潮。
1911辛亥革命爆发,新兵起义,香山光复。但是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篡夺。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了。袁世凯的走狗龙继光占领广东,他的土匪队伍“季峻”驻扎香山,赌博卖烟,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辛亥革命时逃往港澳的反动士绅陆续回来,封建复辟的恐怖一时弥漫象山城乡。杨匏安目睹了政局的剧变,想到了有着几千年文明的祖国,想到了山清水秀、豺狼当道、虎豹横行的家乡。“霸气文物已改,行云流水,虽弦愁”。他不禁彷徨和思考,祖国的出路在哪里?年轻一代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洗刷几百年来外国侵略者强加给这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灾难?他翻来覆去,却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从省一中毕业后,杨匏安回到他的家乡公都小学教书。因为他和他的同事揭露了校长的腐败,他被诬告入狱。出狱后,他更加看透了社会的黑暗。这一年,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和叔叔杨等华侨商人,东渡日本横滨。本想靠同事的一个亲戚介绍事业,洋行的买办听说他们出狱了,把他们拒之门外。杨匏安不得不住在横滨的一个小阁楼里,靠找一些零工为生。时间久了,随身带的书都卖完了,还是找不到固定工作。他们还编印了一份油印刊物《如此》,在街头叫卖,以此来控诉海外华人对家乡军阀、士绅统治的罪恶,以及因揭露腐败而被诬陷入狱。杨匏安经常付不起房租。他曾用“避债怕得梯”这句诗来形容自己的艰难处境。但他没有向困难低头,饿着肚子也坚持自学。他的日语在中国有很扎实的基础。到日本后,由于工作努力,他很快就能从事翻译工作。他经常去书店,钻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研究有关西方各派新论的日文书籍,为他日后在中国出版大量译著奠定了基础。
的邻居是一所私立女校,其主人潘是康有为的堂弟,也是一位热爱祖国、充满民族气节的华侨老教师。她对杨匏安等人的经历深表同情,并多次介绍学生购买自己的出版物。杨匏安也经常到康家来谈诗谈文学和各种社会理论,还经常一起吟诗、唱歌。1965438+2006年秋天,潘先生生病,请先生接替他的工作。一周后,这位爱国华侨老师留下了一份遗产——女孩死了。潘老师的女儿康京兆后来回忆说,刚到横滨的时候,经常和国内的无政府主义者通信,还自学了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本,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1916年冬,杨匏安从日本归来,与邻村姑娘吴佩琪结婚,婚后去澳门教书。1918年初,我家迁居广州,在私立世民中学任教,担任广东中国新报记者,与杨同住在寺后街杨家庙。这个时候,杨匏安有一个孩子,一个单身姨妈,一个父母双亡的表妹,一家七口,生活艰难。然而,杨匏安对自我满足无动于衷。派出所里一个同行的官僚请他做秘书,很多人都垂涎这样一份“肥差”。然而,杨匏安认为它是开放的,宁愿生活在贫困中也不愿随波逐流。
这一年,潘老师的女儿潘京昭也从横滨回到广州,担任道根女子学校的校长。她邀请杨匏安去道吉特教诗歌。杨匏安教学生写:“取义而务实,言而俗而高”;认为“诗散文首贵而不俗...但欲诗散文不俗者必先俗,欲他人不俗者必行俗,必拒之”。他把这些想法写成《诗选序》,和讲义一起发给学生。在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杨匏安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从世界革命风暴和俄国、德国等国的五四运动中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力量的伟大。另一方面,他受到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使他从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境界大步迈向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1919年5月底至同年2月底,在广州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时期,为广东《中国新报》撰写了89万字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广东《中国新报》是当时广州的大报。荣伯廷校长是李大钊和林的朋友,也是反对袁世凯的在华日本留学生组织“神州社”的成员。在北方新文化运动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本报从6月1919起增加了《大众大学》副刊,旨在介绍西方新思潮和科学知识。杨匏安十分关注广东学生运动的发展。21年5月起,撰写《青年心理演讲》,连续发表一个多月,旨在引导学生在爱国运动中健康成长。6月至8月,他以近3万字的篇幅出版了《美学文集》,介绍了柏拉图、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哈特曼等十几位西方著名学者的美学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系统介绍西方美学思想的文章。介绍现代伟大美学家哈特曼的美学观点,篇幅近1/3,填补了我国西方美学史研究的空白。
从12年7月到同年年底,杨匏安以世界理论为总题目。
杨匏安在《社会主义》一文中称赞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社会主义的圣书”,同时公开指出“当前的社会状态也是真正的工人为了改革而起来革命的时期。”可以看出,此时的杨匏安已经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实践直接联系起来。
杨匏安世界理论中最长、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本文发布于1919 110 11至12.4,发布时间19天。几乎与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第二部分同时问世。这篇文章是中国南方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它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开头说:自马克思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光辉。《资本论》这本书被劳动者视为经典。而德国社会民主党却去了查尔斯(编者注:拉萨尔),属于马克思。在现代社会主义政党中,它无疑是最强大的一个!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上观察英法经济状况所得,形成了以经济内容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这也是他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的原因。从1848年* * *宣言的发表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这二十年间马克思主义的走向达到了顶峰,其理论也是在这个时候成就的。
在这里,杨匏安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他阐述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必须相适应的原理。
关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杨匏安写道:
马克思说,阶级竞争的起源是由于土地分享制被打破后,经济结构建立在阶级对立之上。所谓阶层,即经济利益对立的阶层。不同的是,一方有土地或资本等生产资料,另一方没有土地或资本等生产资料;一方面是掳掠者被制伏,一方面是掠夺者被制伏。
杨匏安还在1/3介绍了马克思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理论(编者注: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家掠夺工人剩余价值的各种方法和罪恶;指出资本家的剥削越重,工人的反抗就越激烈。“他们一旦揭竿而起,取得国家的权力,就会把生产资料改为国有,摆脱资本家的束缚,恢复大家的经济自由。这是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必由之路,也就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按照社会进化的程序自然会发生。”杨匏安最后断言:
马的话是经过考验的!时至今日,欧美国家已经意识到布尔塞维克是无法被武力一扫而光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版标志着杨匏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在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的宣传活动不仅为当时华南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也为日后广东组织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虽然他当时的文章难免有不足之处,但作为五四时期中国南方第一位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的功绩必将永载史册。1921年春,广东成立* * *组织。不久,杨匏安通过谭平山的介绍加入了中国* * *并成为广东的早期党员之一。杨匏安入党后,他的家乡杨家祠成为该党的活动据点,党的早期许多会议都在这里召开。他和杨还在杨家祠开办了拼音培训班,以配合党的活动。
这时,杨匏安已经离开了市民中学。广东中国新闻也被陈炯明封了。经新闻界老朋友、著名律师陈大年介绍,后调到南武中学、A类工业学校任教。南无和甲功的学生运动非常活跃,尤其是甲功,是五四以来广州学生运动的支柱。后来,著名的革命烈士阮小贤、刘二松、周文雍都出自这所学校。周文雍也是杨匏安的学生。
1922年2月26日,广东共青团创办《青年周刊》,杨匏安以“ㄢ". Xi”的署名撰写了创刊宣言宣言公开向读者宣称:“我们最服从马克思主义”,因为它“能够解释资本制度崩溃的纯经济和纯机械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通向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篇短短的《宣言》初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联系起来,明确提出我们的革命除了工人运动之外,“特别重视农民运动”,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大部分生产来自农民的血汗”。同时,我们号召学生、妇女和军队与青年团员携手共进,共同革命,并号召中国士兵学习苏联红军的榜样。
同年3、4月,杨匏安在《青年周刊》第3至7期发表长文《马克思主义简论》,用白话文通俗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比1919写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一个科学的社会主义》更简洁、准确、生动。这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经改组,其章程规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党组织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带动下,广东青年学习革命理论的热情迅速高涨。他们以团员青年为基础,组织了“广东社会主义研讨会”,目的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和关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运用于中国的各种问题”。杨匏安的文章适应了年轻人的学习需求,受到了热烈欢迎。
此时,广东军阀陈炯明已公开背叛孙中山,迫害革命党人。共青团活动转入地下,广东团委书记阮小贤被迫调往外地,杨匏安代理团委书记。1923年5月,广东团委换届,杨匏安当选为候补执委。在此期间,他经杨殷介绍,成为粤汉铁路局广州分局的编辑部主任。他利用这个合法身份深入到工人中去,开展党的工作。他和杨殷吸收了一批铁路工人入党。1922年底,他在黄沙开了一家“北江商运局”载客载货,用云南军押运,掩护党在粤汉路工人中的活动,为党筹款。通过等人的努力,广广九粤汉三铁路党支部逐步建立,和杨先后担任支部书记。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5438年6月+10月,派出谭平山等人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随后又派出谭平山、杨匏安作为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党团副书记,统一出席国民党会议的* * *员、青年团员的发言和行动。此后,杨匏安主要转向党的统战工作。
国民党改组从6月1923开始,至6月10结束,以广州党部为改组试点。杨匏安、阮小贤等一大批* * *成员积极参加了试点工作。改组后,杨匏安当选为第10师的执行委员和书记。当时国民党的组织形式学习苏俄,执行委员会没有固定的主席;秘书负责每天的会议。
1924 65438+10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 *成员谭平山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当选为农民部部长,当选为组织部部长,当选为农民部部长。中央组织部不仅选派人员到各州各地区各省各市进行国民党的整编工作,而且负责军队、机关、学校、企业、海外和广东各县市的党务工作,工作十分繁忙。谭平山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后,中央组织部的日常工作实际上由杨匏安主持。
1924年秋,中共广东区委成立,杨匏安任监察委员,与陈延年、周恩来一起工作,两人经常在杨家客开会。5438年6月+同年10月,孙中山组织革命委员会镇压广州商团叛乱,任命廖、谭平山为全权代表。杨匏安还参加了革命委员会的工作。165438+10月,谭平山因为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离职数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杨匏安为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
杨匏安在国民党内身居要职,亲朋好友前来求职是必然的,有的甚至还带了礼物。杨匏安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清正廉洁,从不徇私舞弊,也不接受任何礼物。周恩来高度赞赏杨匏安的“清官贫家”。在杨去世多年后,他多次提起这件事来教育同志们。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杨匏安等人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召开了1000多名国民党党员参加的追悼大会。会上宣布,50万党员发誓为继承孙中山的革命遗产而斗争到底。2月以后,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粤桂滇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勾结港帝国主义武装叛乱。6月1925、12日,革命政府东进至广州,打败了杨、刘等起义军。发动铁路工人罢工戡乱后的第二天,就以邓中夏为代表,与革命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国民党中央农工部部长廖一起赴港,与苏、杨殷等一起发动工人响应上海“五卅”大罢工。
当时香港有130多个工会,派系众多,情况复杂,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很少。他们担心罢工。杨匏安作为辽财政部长的代表,保证罢工者返省后住宿、交通等问题由政府负责解决,有效地消除了工人的顾虑,使工会纷纷下达罢工命令。
6月23日,在广州沙面巡逻的英法帝国主义水兵向我爱国群众游行队伍开枪扫射,造成数百人伤亡的沙集惨案。这进一步激起了香港工人的愤慨,他们不顾香港政府军警的戒严,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封锁,大批返回广州。香港当局派出警探搜寻罢工的“煽动者”。1年7月30日晚,杨匏安不幸被捕,入狱50天。香港帝国主义者找不到他“策动工潮”的任何证据,只好“驱逐出境”。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官方刊物《工人之路》专刊,用三号汉字装裱,发布“欢迎杨匏安先生出狱”的专题新闻。8月25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在省教协设立了花牌楼,举行了欢迎杨匏安总工会赴中俄代表团出狱的大会。当时,杨匏安没有参加会议。他认为热情欢迎国际友人是正确的。至于他自己,为革命工作甚至牺牲自己都是* * *人的本分,不应该接受这么隆重的欢迎。况且,廖刚刚被刺牺牲,真正的元凶还没有得到。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直到同月27日,他才出席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800多名工人代表起立向他鞠躬。他在讲话中只字未提被捕后在狱中的痛苦,只强调“今天不是空谈的时候,我们只能奋斗!”他坦率地批评了香港工会在罢工过程中的缺点,恳切地要求大家学习欧洲红色工会团结一致的优点,以提高工会的战斗力,并对廖被谋杀表示极大的愤慨,要求工人继承廖先生的遗志,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9月,省港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聘请杨匏安为顾问;不久后,他被聘为香港罢工工人工会宣传学校的名誉校长。这一时期,为了查清廖遇刺案的真相,惩治凶手,革命政府成立了专门审理廖案的专门委员会和专门法庭,由和李担任审判员,对罪犯进行审判。1925、11年6月,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党部正式成立。杨匏安当选为三名常委之一兼组织部长。然后革命政府两次远征东部和南部,统一了广东省。在杨匏安的指导和建议下,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任命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任东江(会、潮、美)党组织主任。同时,在省委部下设朝美、、惠、琼雅四个专门委员会,彭湃、邓、潘兆銮、肖鹏魂分别任特别委员。由于杨匏安等人的积极工作,国民党在粤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26月,党员人数从1000激增到48000多人。新党员绝大多数是工人、农民和学生,从而改变了国民党过去以华侨为支柱的社会基础。
1926 65438+10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杨匏安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九常委之一。他们和常务委员谭平山、林一起组成书记处,处理国民党中央的日常事务。此时,杨匏安仍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在革命形势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蒋介石在3月20日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迫使* * *成员退出第一军,然后在15年5月提出了所谓“整理党务案”,规定* * *人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由于陈独秀对蒋介石的妥协退让政策,谭平山和杨匏安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的组织主任和书记职务。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杨匏安留在广州主持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工作。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迁至武汉。1927年初,广州国民党当局采取圈定的办法,改组广东省党部,使新右派取得压倒性优势。
1927,3月底,杨全带着谭平山和共产国际戴易离开广州,并于4月初到达武汉。当时武汉的* * *人和国民党左派正在进行反对蒋介石企图迁都南昌,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斗争。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一天,杨匏安和武汉等地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在汉口的《中华民国日报》上联名发表了给蒋介石电的请愿书,指出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号召全国人民“去当总理的汉奸,去当我党的败类,去当人民的贼”。
同年4月,杨匏安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随后,根据国民党中央的决议,蒋和蒋(武汉市公安局局长)在汉设立国民党党部办公室,负责接收和联系因反动派压迫而流亡武汉的闽粤革命同志。在武汉期间,杨匏安还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的“同胞救济会”常务委员,还担任中华经济救济会总干事委员会委员,做了大量帮助受迫害同志的工作。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为了挽救革命,* * *人民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同日,和宋庆龄等22人在《民国日报》发表了《中央宣言》,痛斥江、王的反革命罪行。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紧急会议,杨匏安出席了这次著名的会议。
“八七”会议后,杨匏安回到南方,奔走于广州、香港、澳门之间,与四方面军张发奎部做统战工作,但谈判失败。165438+10月,犯“左”倾错误的中共中央* * *,实行惩办主义。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一大批同志受到了惩罚。杨匏安被取消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资格,并受到留党察看处分。谭平山因组织第三者被开除党籍。此时有传言称,谭平山在组织第三党时,将杨匏安列为创始人之一。为了澄清事实,杨匏安于1928年2月在中共中央机关报《波尔塞维克》第17期上发表了《所谓第三者》一文,坦承谣言的荒谬。这篇文章高度体现了杨匏安在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和* *犯“左”倾错误的拒绝和打击后,仍然对党忠诚的革命情怀。他对谭平山组织第三党的错误的分析和批评是认真的,以理服人,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不像有些人犯了“左”倾错误,视之为敌人。
广州起义失败后,杨匏安去南洋为党工作。他通过港澳乡亲的关系,乘船到新加坡,辗转到吉隆墓等地活动。在新加坡,他给上海的表哥霍志鹏寄回了两首诗。原诗如下:
11月,希望统治周兴家坡港。
回望故乡,云深,刃失万里。
剩下的日子可以坐着躺着,心安理得地去问未来。
江南有梦迷。海外有谁能分辨出优雅的声音?
自嘲我孤独苦,满眼月光微吟。
送小美
去国六千里,心随云长。
逃往疆域,问禁国。
不动能回到自己的意志吗?不能忘记公众的忠诚。
相思梦寄,月色满檀香。
流亡异国时,被错判的杨匏安仍念念不忘“公忠不忘”,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从65438年到0929年,杨匏安回到上海,留在党中央,参与党的报纸出版工作。他家也是党安排住在党的印刷厂或者交通机关采访党的活动。业余时间,他积极从事编纂工作。他查阅了战友从苏联带回的东方劳动大学、中山大学的讲义,编成20多万字的《西方史大纲》,王春义署名,在上海南强书店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西方史书。它不仅系统地描述了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还对巴黎公社、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作了专门的一章。在当时是国内研究西方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可多得的读物,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杨匏安牺牲后,这本书被重印了五次,高达1936。
1930期间,由于党的印刷机关被敌人破坏,杨匏安不幸被捕,在提篮桥监狱关押了8个月。因为没有暴露身份,他被党释放了。出狱后,他继续在中共中央工作。不久,他被调到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担任农业委员会和农业部的副部长。这年6月,他翻译了列宁和拉比杜斯写的《地租理论》,交给南强书店出版。署名是王春义,全书67万字。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在消灭封建地租和资本主义地租后如何处理地租问题,对当时正在进行土地革命的革命根据地颇有借鉴意义。这一年,杨匏安和阮小贤还以中国共济会的名义在党中央举办的干部培训班任教,从事培养党的干部的工作。
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上海,党的经费非常困难。杨匏安家人口众多,生活极其艰难。七个孩子中有两个因为没钱治疗而死了。他自己也患有肺病,他的妻子身体也不好。为了弥补家庭,他不仅晚上加紧写作和翻译,第二天早上还帮家里做年糕,让母亲和孩子在街上卖。他家长辈少,经常发消息,守党。1931年夏,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罗启园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叛徒蒋介石通风报信,导致包括杨匏安在内的16人被捕。当时,杨匏安一家住在上海公共租界东佑亨路(今余杭东路)2048号。7月25日凌晨,一群国民党侦探和公共租界的警察冲进杨家的阁楼,把患肺病的杨匏安从床上拖了下来,先关押在惠山俘虏室。过两天,他们被领到国民党的淞沪警备司令部。因为杨匏安是国民党中央常委,影响很大,蒋介石几次派人去劝降,都受到神仙的严厉斥责。敌人以死相威胁,杨匏安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参加革命以来,早就置生死于度外了。死可以,叛逃不行!”监狱里的所有犯人都被杨匏安的铁石心肠深深感动了,甚至一些看守的国民党士兵也称赞杨匏安是“铁人”。不久,杨匏安被转移到松湖警备司令部的龙华拘留所。他托人拿出一封给家里人的信,说他必然要为革命而死,警告家里人不要接受任何他不认识的人的任何经济资助,如果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回老家,还特别嘱咐:千万不要卖掉缝纫机,因为那是全家人未来生活的支撑。
在狱中,杨匏安不仅对党忠诚,还经常用革命者应有的气节教育狱中的同志。他被捕后写的一首著名的《义诗》就是最好的写照。这首诗是:
大方上车,相就圆满了。
没有对残疾人的爱,敌人就是现在。
知止在张俭很穷,但他嘲笑楚原。
从此永别,不要对视!
这首正义的诗充分展示了杨匏安崇高的革命精神,尽管身陷囹圄,他仍然义无反顾,不屈不挠。他还借用历史典故来教育一个革命者向受人尊敬的张俭学习,不要做受人唾骂的可耻的汉奸楚原。这首诗也成为杨匏安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曾多次用这首诗勉励在渝的战友。在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环境中,他应该像杨匏安那样对党和人民忠诚,勇于献身革命。
1931年8月的一个夜晚,杨匏安在淞沪警备司令部的荒地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时年35岁。他的革命业绩和不朽诗篇,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