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一、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的以前的历史,一般称为史前时代。

二、史前时期人们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

(采集、捕鱼和狩猎)

三、史前人类的伟大进步:

人工火;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明;

定居生活的实现。

第四,原始先民的精神世界及其文化艺术成就。

第一课:不要和猿说再见。

学习目标:

1,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西方:上帝创造了人;中国:女娲说人是泥土做的。

2.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3.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劳动起着重要的(或决定性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

另外,还有直立行走。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制造工具吗?

5、旧石器时代l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

使用锻造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

●如果说锤打石器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那么人类已经有两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关于人类的起源,目前认为起源于非洲。

●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人,距今654.38+0.7万年。

(长江流域)

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首先,他们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此外,陕西还有元谋人和蓝田人。

但是穴居人已经掌握了研磨和钻孔技术;

第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A.北京人生活在大约7-20万年前;

穴居人生活在大约30,000到18,000年前。

B.北京人还保留着一些猿猴的特征,没有完全进化成人类;

山顶洞人基本和现代人一样;

C.北京人是群居,山顶洞人是宗族;(血脉相连)

D.北京人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人工生火;

E.北京人使用锤打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打磨和钻孔技术。

7.课本第6页图1-5《古人类分布图》:

第一:古代人类主要生活在哪些地区?

亚洲、非洲和欧洲。

二、古代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温暖、湿润和茂盛的植被。

再次,通过古代人类生活区域的特点,可以看出人类的起源与人类生活的自然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第四,关注中国的人文遗址。

长江流域:元谋人

黄河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

第2课原始农业和我们祖先的家园

学习目标:

1,史前时代巨大进步的表现:

人工火;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定居生活的实现;

2.新石器时代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原始农业:采集业

原始畜牧业:狩猎业定居生活的实现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庄:西亚。

5.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A.旧石器时代锻造石器的使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B.旧石器时代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在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C.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在新石器时代过着定居的生活;

D.陶器也是在新石器时代发明的。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庄:西亚。

5.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A.旧石器时代锻造石器的使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B.旧石器时代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在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C.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在新石器时代过着定居的生活;

D.陶器也是在新石器时代发明的。

6.新石器时代主要人类文化遗址。※:

陕西省Xi市半坡村半坡遗址(黄河流域)

大约五六千年前;

●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

7.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异同:

相似之处:

他们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研磨过的石器和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着安定的生活。

差异:

第一,生活时间不同。

半坡遗址是五六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是7000年前;

第二,生活区域不同。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第三,建筑形式不同。

半坡楼:半地穴式;河姆渡建筑:柱式建筑。

(分析原因)

第四,种植的作物不同。

半坡遗址:主要种植谷子和小麦。

中国是最早种植小米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以种植水稻为主。

中国是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第五,驯养的动物不一样。

半坡遗址:家养的猪;

河姆渡遗址:驯养的牛。

第六,陶器不一样。

半坡遗址:彩陶。

(面有鱼纹的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黑陶。

(黑陶碗)

■关注他们房子的图片。(教材12-13)

精神家园:

1和P14《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反映了人们的狩猎生活。

2.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

穴居人的项链。

3.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有了宗教意识。

在身体周围撒上象征生命的红色粉末。

4.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科学知识的种子已经出现。

(小口尖底半斜面瓶)

第3课传奇时代的文明曙光

学习目标:

1,西亚被遗忘者的史诗。

这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2.荷马的希腊史诗。

记录了特洛伊战争和木马计划的故事。

3.华夏民族的人文祖先:

黄帝和颜地:四五千年前。

4.黄帝和颜地的主要贡献: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辆和船只;做衣服;教人打井;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炎帝:

发明雷,教人种地;品尝各种草药,发明药物;发明陶器,开拓市场。

5.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于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古代传说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与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史实,对于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6.为什么颜地和黄帝被尊为华夏人的文化祖先?

7.退位制:部落联盟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

出现在尧舜禹时期。

8、大禹治水,三次不进家门。

9、自我评价第18页,第二题。

全面探索和保护我们身边的古代文明

学习目标:

1,结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中国的世界遗产”来学习。

2、文物破坏的原因:

缺乏资金;技术落后,缺乏现代技术手段;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薄弱;国家保护薄弱;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3.文物保护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

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文物保护与价值观的冲突

4.如何保护文物古迹?

* * *投入更多资金加强保护和维护;提高科技水平,用现代化手段保护;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家依法加强管理。

5.保护文物古迹的意义何在?

第一,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第一手资料,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以前的历史文化。

第二,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接受深刻的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第三,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经济收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四,让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知识要点:

1.人类文明的象征:

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

字的样子。

2.早期人类文明的出现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3.古代东方文明的主要成就

写作,建筑技术,科学技术,宗教

第一课是独特的河流文明。

学习目标: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2.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

原因:

流域水力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

●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非常强烈。

3.四大文明古国概述: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埃及是尼罗河送的礼物”)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形成了初步统一的国家。

曾经是横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

●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被称为“新月之地”。

境内主要河流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它流经的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

(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伦文明形成。

两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苏美尔人。

希伯来人分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后来统称为犹太人。

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并以巴比伦为首都。

●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有印度河和恒河。

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文明形成。

被雅利安人入侵后。

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基本统一了印度半岛。

但不久后,它陷入分裂。

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对周边国家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有两条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米和水稻的国家。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形成,这也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注:P27图。

公元前1600年,商朝灭夏。

蛋壳黑陶杯:“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美的制作”

大约5000年前:

黄河流域遗址中青铜器的发现,标志着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的开始。

长江流域遗址中石犁的发现,标志着农业进入了耕田时代。

课本P28:自我评估。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早期城市:

两河流域:乌尔城。

印度:摩亨佐?大罗城

中国:二里头城(位于河南,中国迄今为止能确认的最早的都城)。

埃及:孟菲斯市

3.大多数早期城市遗址有以下景观:

城墙、宫殿、公共设施、市场、作坊、寺庙

4.早期城市中心的建筑大多是:祠堂和宫殿。

埃及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法老”,他不仅是行政长官,还是军事领袖和宗教领袖。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6.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宣扬“王权神授”,自称“四世之王”,以加强自己的权力。

7.余加强权力的措施:

部落首领向他们致敬;杀害和违抗自己的部落;圈定“九州”,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征。

8.启动加强权力的措施: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

9.当初,父亲去世后的王位世袭制取代了退位制。

10.古埃及的奴隶是:战俘。

中国商朝的奴隶是:战俘和触犯刑律的罪犯。

(殉难)

11.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一层次:婆罗门,有牺牲的力量;

第二层:刹位,由国王、武士、官员组成。

第三层次:吠陀、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失去土地的穷人和破产者。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高级职业。

12.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书面代码;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列举例子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第一,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享有的特权;

第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和清偿。

使奴隶贸易合法化;

第三,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

13.中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

女人是好的。

14.穆昊墓中出土的霰,是穆昊有带兵打仗之力的标志。

第3课告别野蛮

学习目标:

1.文字的出现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词的产生

埃及: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中国:甲骨文。

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三种语言的共同点:

第一,都是由图片和文字发展而来。

第二,它们都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昌吉创作

3.施工技术的主要成就:

埃及:金字塔(胡夫国王的陵墓是最大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在法国建造埃菲尔铁塔之前,金字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巴比伦:《空中花园》。

中国: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县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4.科技成果

●埃及:阳历

注:“计算尼罗河水涨落周期的需要催生了埃及天文学”。

今天普遍使用的公历起源于埃及阳历。

●两河流域:农历(七天周制)和计时法(十六进制)。

●印度:10个数字符号,包括零。

因为是* * *人传到欧洲的,所以叫* * *号。

埃及医疗技术,(木乃伊);

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几何学。

5.宗教

●埃及:多神教国家,主要信仰阿盟之神。

宗教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佛教的出现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佛陀或释迦牟尼。

“佛”是对佛教创始人的尊称。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等级制;提倡“忍耐和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执政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传播的路线:

传入东南亚;

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从中亚传入中国,又从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自我评估:第43页。

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成就对今天有直接影响?

古埃及的阳历;

西亚的星期制度;(农历)

印度人发明的“* * *数字”;

西亚的60位数法。

(计时方法)

课本43页图。

注: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需要注意的图片:

第39页:司母戊鼎

38页:埃及金字塔

第37页:商代的甲骨文、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

第34页:汉谟拉比法典。

第32页:种姓制度示意图

第28页:蛋壳黑陶杯

第27页:中国宗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

24-27页,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主要河流。

第14-15页,穴居人的项链;小口尖底的瓶子;

12-13页,半坡府,河姆渡府。

彩陶和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