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的历史演变

老街袁琪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泸水三条河流交汇的一个水码头发展而来。“屯溪街”这一名称在明代弘治《休宁县志》中已有记载。清代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市长东四十里”。可见屯溪老街在当时是有相当规模的。

在老街的西端,也就是老桥在桥头紧密相连的一条弯街,原名八家站,是老街和屯溪的发源地。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迁都临安(今杭州)密切相关。外出的徽商回到家乡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修建了很多建筑。因此,老街被称为“宋城”。

老街的变化

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溧阳郡撤至海宁郡(即休宁县),屯溪为休宁郡首镇。

元末明初,一个叫程的徽商,在屯溪华山脚下的新安江边,建了八家客栈,四间47房,史称“八家栈”。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屯溪已经是全国著名的茶市之一。老一农药创建于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

清初,老街发展为市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出口兴盛,茶叶品牌众多,茶工云集,各种商家纷纷开业。街道从八家站逐年向东延伸,形成一条老街。清末,屯溪老街已发展成为钱庄、当铺、珠宝店、药材、丝织品、京广百货、南北货、盐、糖、日用品、瓷器、黄烟、锡纸、纸张、酒楼、餐厅等较为完整繁荣的市场。紫云阁是清咸丰年间(1851-1860)重建的,同德仁药店是清同治二年(1863)开业的,程德新酱园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创办的。

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曾被称为中山大街,当时已经有了“沪杭大商埠会”。安徽省税务局、燕公堂、商会都在屯溪。统一战线时期,大量商人和难民涌入屯溪,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也在屯溪,因此人口激增,经济一度繁荣,被称为“小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人民路,1985命名为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