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使用的古代实物货币是什么?

贝币,中国古代最初的货币,是海贝壳。

最初的贝壳币产生于3000年前的商朝,是钱币的始祖。它是一种由天然贝壳加工而成的贝壳货币。它出土于公元前19年至公元前16世纪的河南殷墟穆浩墓等地,距今约3500年。

扩展数据:

贝壳币分为贝壳、骨壳、石壳、铜壳等。,但最常用的是天然贝壳。

天然贝壳也有很多种,如“货贝”(又名牙贝)、“枣贝”、“阿文贝”(又名大贝、虎贝)、“貂螺”,其中“货贝”较为常见,带有长齿槽的贝壳称为“贝齿”或“贝齿”。

为了方便携带,人们经常在货物外壳的背面凿小孔。早期孔比较小,称为“小孔货壳”。后来穿孔逐渐扩大,称为“大孔货壳”。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壳”背面几乎光滑,称为“磨背货壳”。

早在夏朝末期,贝类就已经成为交换的媒介。商代常见一种牙壳,背面常磨平或钻有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壳。贝类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水区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经久耐用,成为了原住民喜爱的装饰品。天然贝类因其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普遍等价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贝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