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中联重科1956在北京成立。1969迁居湖南。曾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建设部、中央企业工委。

9月28日,1992,中联重科的前身中联工程机械工业公司在长沙高新开发区正式成立。

1993年7月,公司研发生产了第一代混凝土泵,专注科技。第一台HBT40泵于1年7月下线。当年销售额500万,利税230万。

1994 65438+10月,原长沙工程机械研究所混凝土机械研究室和机械厂并入中联公司,中联公司从此有了自己的R&D团队和生产基地。

1994年8月,1994年初,中联第一代混凝土泵由于产品不完善,故障多,在市场销售良好的情况下,下定决心彻底停产。当年7月,第二代混凝土泵研制成功,前期售出的10产品免费换购。此举对中联重科的品牌建设和公司后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9月,中联工程机械工业公司成立两周年庆祝大会在长沙工程机械学院召开。建设部毛如柏副部长专程来长沙出席庆典,并为建设部商品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

1994,65438+2月,1994,公司实现营销和技术收入4000万元,利税12万元。长沙市政府授予利税超过10万元的企业奖牌。

1996年7月,经建设部批准,长沙工程机械研究所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研究院与中联公司形成了“一个团队、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中联有四个分公司,分别是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特种车辆和营销。

2001至2003年,收购湖南机床厂、中标工业、濮院集团。

2003年划归湖南省属地化管理。建机院集工程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于一体,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的发源地。

2008年连续收购陕西黄河工程机械集团、意大利CIFA公司、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新城液压。

2010年,中标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分别是合并前的9.11倍和9.33倍;濮院集团的收入和利润分别比合并前高出65,438+00.28倍和65,438+092,438+0倍。

2011大事记: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应哈佛商学院邀请发表演讲。中联重科成功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成功入选哈佛案例库。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获得“莱昂纳多国际奖”,这是中国企业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奖项。由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ZCC3200NP成功下线,打破了国外对3000t履带起重机的垄断。由中联重科和中铁大桥局共同研发的世界最大水平臂架回转起重机D5200-240塔式起重机成功下线。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当选CCTV 201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2。6月3日晚间,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相关银行申请授信(授信)和融资业务,总规模不超过1400亿元,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和抵押业务。会议还授权公司董事长詹纯新代表公司与相关银行签署相关开户文件、预留印鉴及信贷(授信)和融资业务相关文件。委托期限自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30日。

2012 6月18日上午,中联重科召开2012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詹纯新首次公开公司产业战略。股东大会释放了很多信号,可能会成为新的转折点。发布会称“工程机械只是中联重科的业务板块之一,公司将与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金融服务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董事长詹纯新表示,公司未来不会“押宝”工程机械行业,而是考虑多元化发展,形成多个增长点,持续推动公司增长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根据詹纯新的规划,三到五年内,中联重科将在做好现有主导产品的同时,对重卡和农机进行战略布局,形成工程机械、环保产业、农机、重卡、金融服务五大板块的格局。

2012大事记:9月28日,中联重科召开20周年庆典大会。当日,中国首个工程机械展厅——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馆在中联重科鲁谷工业园落成。同时,中联重科研发了世界最长7轴7臂101m泵车、世界最长工作塔式起重机D1250-80和世界最强起重能力汽车起重机ZACB01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产品。2012年,中联重科成功发行654380亿美元债券。中联重科与印度ELECTROMECH签署合资协议,这是中联重科首个海外直接投资项目。2013大事记:4月,荣获“2011-2012年度纳税信用A级单位”、“益阳市优秀纳税企业”荣誉称号。65438年2月25日,中联重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收购全球干混砂浆设备品牌M-TEC,位于德国纽恩堡。2014大事记:8月20日,中联重科、弘毅投资、奇瑞重工联合发布公告称,中联重科以20.88亿元收购奇瑞重工65438.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0%。弘毅投资以6.96亿元收购奇瑞重工6亿股,占总股本的20%。中联重科表示,将利用此次收购进入农机行业,在城镇化发展中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2015大事记:意大利当地时间2月22日下午12,中联重科与文华基金正式签署协议,收购意大利LADURNER(纳都勒)75%股权。这是继工程机械板块之后,中联重科以并购方式对接国际资源、融入全球环境高端产业链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