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会计电算化?简述其发展过程。
1.什么是会计电算化?简述其发展过程。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也在不断丰富。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完成或完成手工难以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相关的一切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软件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等。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1954 10,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使用UNIAC-1计算机计算员工工资,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会计数据处理领域。50年来,随着会计本身和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和深入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计算机在会计中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单一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
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电子计算机逐渐取代了以穿孔卡片为输入方式的会计机,使用了近半个世纪,成为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
2.数据处理系统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
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具有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有一个可以随机存储的外部存储设备——磁盘;操作系统日趋成熟,出现了具有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信息定时处理功能的通用操作系统。
3.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开始从主要处理历史数据的日常业务类型发展到能够为财务计划、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各种管理信息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占据中心和主要地位。
(二)会计电算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勘探开发阶段(1979-1988)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一直到70年代中期主要用于科技工作。1979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点。1979-1988期间,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在中国生根发芽。包括财政部和机械工业部在内的行政部门在全国各地进行探索性实验,全国各地的大学也加入了研究。这个阶段属于探索发展阶段。现阶段我国电算化水平不高,功能单一且不通用,尚未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商业会计软件公司和市场。
2.政府推动发展阶段(1989-1998)
1989 65438+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会计核算和会计软件管理的若干规定》,我国会计电算化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管理以及大力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年来,在财政部和各省级财政部门的推动下,一方面,商业化的会计软件逐渐成熟,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会计软件厂商从数百家逐渐集中到十余家。
3.市场化发展阶段(自1999)
从65438年到0998年,财政部撤销了全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司,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开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日趋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开始从政府管理转向行业协会自律。在此期间,会计软件逐渐转向管理,大型会计软件公司开始向ERP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