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的三大传统
在当代中国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体系的运行中,“医学人文”似乎是一个“幽灵”。它往往有激动人心的话语亮点,却没有清晰的学术面貌。它有个体思考和批判的路径,但没有概念分析、边界确定和体系建构的阵营。报告厅没有课,没有研究课题,没有临床辅助。更多的场合,就变成了愤怒。
有什么问题?首先要从语义上寻找根源。
显然,“人性”这个词不是单数,而是复数。它具有内涵的广阔性和模糊性(即不确定性),国内外有不同的解读,至少有四种含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传统(东方传统和西方传统)和思潮。其基本含义是指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理想人性和高雅艺术的总和。是一个时代的人对理想人性的追求,包括教育与文化,智慧与美德,目的是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一个现实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人文主义的简称,包括对人性、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哲学、宗教、伦理解释。新人文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挑战,一种反叛,一种新的启蒙(针对现代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
●人文学科,是一种知识谱系和认知方法,不仅包括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基础学科,还包括知识(才能)、知识、情感、美德、兴趣、审美的总和,以及理解、领悟、洞察、批判(智慧)的集合。
●人文价值,是一种超(非)功利的文化视野、立场、态度、情感和关怀,抵制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追求相遇,强调个体体验,陶醉于艺术的生命过程。
所以,说到“人文学科”,研究者一定要问“哪个人文学科?”否则,将无法发表声明。
至于“药”字,其实并不简单。狭义的概念是指医学科技,广义的概念包括医学(学科)、医疗(过程)、医院(场景)、医生(角色)。因此,医学人文学科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语义迷宫。
对医学人文的一种理解是“医学人文”。从狭义上看,理论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医学、康复医学的细分,会导致“医学人文”的内容不同。
理论医学中的医学人文主义是医学的学术维度、归宿和终极关怀,是医学学术领域的命题。医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学术。技术医学层面的医学人文是对技术主义的反思,是对技术与道德异化的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