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历史:吴县庙和吴县的故事。
其中最美最动人的要属白蛇传,以至于雷峰塔和断桥一直是游客最有诗意的地方。
但关于西湖的起源,其实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传说。
据说在古代,天河东边的石窑里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的森林里住着一只金凤凰。他们曾经在银河仙岛上发现一块粗糙的玉石,于是一起琢磨。多年以后,这块粗糙的玉石变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
这颗明珠的光芒所到之处,树木常青,鲜花盛开。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天宫。为了得到珍珠,贪婪的王母娘娘派天兵去偷。
玉龙和金凤得知后,赶到天宫向太后要。太后发誓要保护珍珠,在争斗中,珍珠从天宫掉落人间。
这颗珍珠一落地,立刻变成了晶莹碧绿的西湖。
传奇终究是传奇。根据地质学的解释,西湖是由泻湖演变而来的。
据《西湖志》记载,西湖原名武林水,又称明升湖、金牛湖、钱塘湖。
在唐代,它被称为西湖,因为它在杭州的西部。北宋以后,西湖的名称才被正式认可。
西湖原本是一个海湾。由于河流潮汐携带的泥沙长期堆积,海湾与大海隔绝,形成泻湖,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疏浚建设,最终成为半封闭的浅水景观湖。
北宋时期,天庭之美开始出现。
根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西湖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三个字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杨。
公元822年,500多岁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杭州做刺史。在官场失意的他,看到西湖的山水,精神为之一振。
到达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下了“感谢杭州刺史”,从此这位大诗人开始了他与美丽山川的千古风流韵事。
白居易在杭州的功绩数不胜数,但最突出的是挖六口井和修筑西湖大堤。
他疏浚的第一件事是秦丽四十年前挖的六口井,第二件事是整治西湖,修筑湖堤。
公元824年,白居易完成了他的三年任期。他走的时候,给杭州人民留下了一湖碧水,一堤清香,六井清泉,二百首诗词。
当他离开时,人们扶老携幼,整个城市都为他送行。
临别时,白居易回了一句诗:“赋税沉重,许多贫困户忍饥挨饿。
只留一个湖,和你一起拯救灾年。"
告别白居易,西湖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1071年,西湖迎来了她历史上的又一位“贵人”——苏东坡。
在杭州期间,他救助百姓,整治河道。
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写了一封给宋哲宗的信,并写下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杭州求西湖》。著名的断言,杭州有西湖,如人眉,不可弃。
之后,一场史无前例的西湖改造开始了。
从夏天到秋天,苏东坡动员全城集资,动用20万民工,终于治理好了西湖。
多余的淤泥杂草建成了今天举世闻名的苏堤。
苏东坡在杭州期间筑堤,吟诗数千首,展现了他那个时代对天堂的第一眼。
可以说,从这一刻起,西湖才真正开始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
到了元代,西湖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元朝以后,西湖成了“红颜祸水”,陷入了冷宫。经历了近百年的冷遇,一个大家闺秀差点成了柴门的丫鬟。
直到1503,杭州才迎来了另一位圣人——杨·。
他花了五年时间说服法院恢复西湖。
1508年3月,杨动用民夫8000人,历时152天,拆迁土地3481亩,恢复西湖旧景。
一部分疏浚淤泥给了苏堤,这是艰难时期出现的苏东坡的先驱,他将淤泥填高20英尺,加宽50英尺,并在两岸种植柳树,苏堤恢复了“六桥柳”的固有风光。
另一方面又修了一条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绕丁家山到南山,杭州人感激村长对西湖人民的爱,所以称之为“杨公堤”。
……
西湖,从一个大湾到一个泻湖再到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湖边,生生不息。
可以说,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和治理的历史。
它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西湖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进入21世纪,杭州加强了对西湖的保护。
2002年以来,市委、市委连续六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六次推出“新西湖”。
通过一系列综合保护,西湖周边全线贯通,环湖七大公园、六大博物馆等53个景点免费开放,实现了“还湖于民”。
通过综合保护,西湖水域面积扩大了0.9平方公里,景区公共绿地增加了100多公顷。“一湖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回人间,“东热南荣西雅秀丽”的西湖新格局初步形成。
西湖不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西湖十景”的每一处景点,从形成到命名,都是先贤们用智慧和情感勾画出来的。它集中展示了西湖的景观和文化内涵,象征着西湖的精髓。
历史上,杭州曾多次开展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大大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比如南宋选的《西湖十景》,流传千年;1985组织的“西湖新十景”评选活动也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7年举办的“西湖十景三评”进一步打响了西湖的品牌,提升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近距离提问
五贤,嗯,具体来说,说说白堤和苏堤。
回答一个接一个,亲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