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说诸葛亮对三国时期社会的影响,和曹操相比有没有阻碍社会进步!
其实诸葛亮出山后,并没有像演义里那样劝刘备,烧博望坡和新野等。,而他在赤壁大战中基本上没有任何作为(他只是以外交官的身份促成了孙与刘的结盟)。后来在刘备入川、攻汉中、关羽失荆州、夷陵之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诸葛亮基本都是后勤部长,负责后方的物资供应。直到刘备去世,他才真正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刘备死后,蜀汉面临的局面是“天下三分,益州尽,亦是危秋”,可谓内忧外患。当时兀术成恶,鲁迅看永安;曹丕窥视蜀,总是权衡先伐蜀后取吴的问题;南方丛林,少数民族造反,杀邦官,掠夺百姓;乱臣趁前任新亡,联合蛮族造反独立;蜀汉朝廷各派纷争加剧,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稳定了大局,平定了内乱,保证了韩曙政权40多年的稳定,说明他是很有能力的。他对当时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继承法家思想,严治蜀国,维护法律至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的力量,用于对外作战;还可以用法律手段维护蜀汉内部的稳定,维护各派之间的平衡和团结,永远出国。
二是打赢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采取各种政策维护民族关系的稳定和谐,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第三,继续执行联合的正确外交策略,和* * *一起对付曹魏,而不是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而再次征伐吴,浪费国力。
第四,有一些重大发明,如弩、木牛流马。据说他还发明了孔明灯笼和八阵图。
五是注解兵法。当时除了曹操,诸葛亮都是这么做的。其实,诠释孙子兵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多年军事经验的积累。
第六,他克己奉公的自律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至于诸葛亮是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我认为不是。与曹操相比,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可能略低,因为前者很快结束了中国北方的分裂,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西晋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前面说过,曹操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对战争并没有太大的决策权,也没有谈及推动战争。
诸葛亮掌权后,很快缓和了韩曙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东方反叛孙武、南定,内部矛盾也有所缓和,于是韩曙迅速恢复国力,开始北伐。所以诸葛亮在这个时候能够推动战争。可以说,他确实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总的来说,国家统一肯定比分裂好。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情况是怎样的呢?我想就算魏提前统一天下,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此时的魏国与曹操统治下的中国北方完全不同。曹操统治时期,大量任用出身卑微的人才维护中央集权,对东汉以后逐渐兴起的门阀制度造成了沉重打击。曹丕上台后,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彻底推翻了曹操的政治制度和用人机制,完全承认门阀制度和各家的特权。所以从那以后,魏国出现了各种家族,抢夺权力,最后司马大获全胜,独霸军政大权,最终取代了魏国。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那么西晋的情况呢?个人感觉不如三国时期。一般王朝在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以生产力的恢复,政治的清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特征,总之呈现出一种新气象。然而西晋却不是。从一开始就进入政治黑暗,统治者愚昧专制,家族争权夺利,人民生活每况愈下。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场景。那就更不用说了。没几年,八王之乱爆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战争消耗了西晋本已不足的国力,于是北方少数民族没费多大力气就顺利入主中原。这就是“五乱中原”,彻底葬送了秦汉以后中国发展的成果。中国分裂了几百年,直到隋唐才重新统一。
所以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再到西晋,虽然国家又统一了,但是说到社会进步,根本看不到。政治一直黑暗,国家一直动荡,生产力一直没有恢复,人民生活一直痛苦。诸葛亮北伐实际上是想通过他的努力结束国家的分裂,与曹操企图实现天下大同,武力结束战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立场不同而已。不能说曹操正义,诸葛亮反动,这是对历史的扭曲认识。而且,如果诸葛亮执意要逆历史潮流而动,那么几百年后,金军入侵,岳飞率军抵抗。这是否也是对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阻碍?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民族就失去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