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及其对封建和谐世界的历史启示
“天助拳,义和团,因为鬼子闹中原;没有下雨,地面被烤干了。这是所有的教会停止了一天。”“孙子兵法,学着点,不难平鬼子,折铁路,拉丝电杆,紧急损坏汽船。大法国,寒心,英、美、德、俄全部消失;洋鬼子,毕竟大清统一了荆江山。”这种最通俗、最有代表性的义和团语言,综合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几个基本特点: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义和团的目标是赶走侵略者,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义和团斗争的手段之一是“断铁路,拉杆子,急毁大船。”随着后者的进一步发展,“洋灯、洋磁杯,一见必怒,速灭之”,“说外语、用洋货者,差之以土毛”,“杀无赦”。总之看到外国就叛逆,遇到外国就被打死。因此,以模仿外国、进行资本主义变革为内容的戊戌变法,以及光绪皇帝、康有为等维新派也自然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对象。
“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义和团,参照戊戌变法,效法外国,也是皇帝的大罪。”“土匪威胁要在益隆打两只老虎。一龙为帝,二虎指的是清亲王和李鸿章。一些评论家用这个最普通的史料来论证义和团运动是反封建的。其实义和团是针对光绪的,不是因为他是封建皇帝,而是因为他“仿洋”,进行了戊戌变法。反对光绪并不是反封建,而是“剿洋”、“盲从排外”内容的一部分。”人没看清楚,神却送来法宝,助忠君一臂之力,动了真龙让路”。这句谚语的意思比较模糊,也有推翻光绪皇帝的意思。”义和团的春天,阳光沉重多云,君主不固执,内藏不近人情。“这是对光绪的间接否定。义和团举起“扶清”大旗,不是为了扶光绪这个效仿外国进行变法维新的皇帝,而是为了扶封建大一统的清朝。
义和团以推翻光绪,反对仿外国为己任。在另一篇广为流传的义和团语中说:“今神有七怒:一为庆王神翁,二为钦差使袁,三为助外李鸿章,四为不忠于将军,五为提督名聂之死受责,六为护国会通洋,不久首级将落,七怒(再)变。康有为和他组织的鲍全国代表大会也受到了义和团以天庭之名的鞭挞。这些都是对“君不叛逆,乃佐非人”最好的注脚和解释。总的来说,受其经济和阶级地位的限制,农民阶级只反对贪官污吏,不反对皇帝,只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而不反对封建政治制度。以“忠臣”自居的义和团也不例外。他们明明知道反对皇帝是十恶不赦的罪行,可现在,被奉为“天子”的皇帝,实际上成了义和团的“首领”和众矢之的。最好的解释就是责怪辅佐皇帝的大臣。《峻青边》这部历史剧又重演了。
义和团运动反对和否定维新派和戊戌变法。在集体影响下,洋务派的丁日昌、郭嵩焘主张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是注定的。
左少佐大夫写道:“前辈丁日昌、郭嵩焘,竟敢著书夸大洋人,说船强炮强,使其风靡天下。士大夫通过历数洋人的实力来了解时事,他们倒向康有为一方,连菲律宾和中国的皇帝都称赞洋人,却对变法感到不解。看了丁和郭的文字,左梅最后也没觉得太反感。他以为是人,棺材都能被割戳!”“魏源以刺蛮夷,知蛮夷,学蛮夷以著书立说,而世人几十年来继承其谬误,这是极大的误事。学洋务,知洋情,就多了个买办的料。买办成功了,就收获了一个汉奸。”我们做什么呢“退若完满,则义可复矣!”
这位保守的封建官僚对魏源、洋务派和改良派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的思想很有代表性。义和团时期,这种全盘否定新学的大趋势甚嚣尘上,再加上义和团的软弱,成为一种铺天盖地的社会思潮。赠送给义和团师兄们的一副对联写道:“史无奇闻,不作恶,攻异端正人心,忠孝节义,唯有这份赤诚未泯;给世人留下几则奇闻,一则惊一则喜,以神之力战斗可以帮助我们冷峻勇敢,而农工商可以帮助我们驱散今天的怨恨。”在这里,“以神之力而战,能助我们冷而勇”与“攻异端,正人心”并存,反对新学变法,反对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需要指出的是,义和团运动,包括部分爱国官员反对和否定戊戌变法,是出于对帝国主义欺凌和侵略的积怨,以及对一切外来事物的厌恶,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门火”,害了维新变法的“鱼”。他们的过激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以慈禧、刚毅、再议为代表,他们对变法维新深恶痛绝。他们否定戊戌变法,首先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已经不稳定的统治,要杀掉光绪皇帝。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腐朽最黑暗势力的代表。他们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抵抗不同于义和团运动。他们把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帝国主义列强一旦说让他们保留自己的小朝廷,就彻底拜倒在侵略者的脚下,成为千古罪人。这两种情况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