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黑历史

大家好,我是爱瓜总裁。

前段时间吉利和长安的设计之争,牵动了无数吃瓜群众的心。

刚刚发布Galaxy系列的吉利转身就收到了长安的律师函,称吉利的“Galaxy Light”原型车抄袭了长安汽车的设计。

吉利的反应也很快。第二天就以声明回击,拒绝长安的“泼脏水”:“律师函内容严重失实”、“对我公司的指责毫无根据”、“对我公司的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一劳永逸,没有后续。针对吉利的反驳,长安没有发第二封律师函,吉利也没有因为长安的“诽谤”而进一步要求打官司。

仔细想想,抄袭一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老大难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完全理解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任何一方来说成本都太高。

不如我们各自说些恶意的话,表明态度,做下一步该做的事。

一个冷知识:律师函本身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只是作为一份非官方文件,表达了当事人对事件的一些看法。也可以理解为威胁:再不克制,你小子就要挨打了!

你来我往的重点,明眼人早就看出来了,车辆设计上的相似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一位资深设计师,陈政,他离开了长安,然后加入了吉利。

虽然看起来很年轻,但他现在是吉利集团的设计副总裁,主管吉利设计业务。

“银河之光”是他设计的。发布会上他亲自站在台上讲模特的设计理念,这基本是国内设计师的天花板了。

但在2022年2月加入吉利之前,陈政是长安汽车的王牌设计师。

比如长安逸动,CS75,UNI Gravity系列,深蓝系列,等等都是他的设计作品,直到2021和65438+2月他才“因为家庭和个人原因”离开长安。

于是很多人猜测,长安不满被吉利挖墙角,然后发出律师函指责抄袭。

那么,陈政对长安有多重要呢?

2002年毕业后,陈政一直在长安工作。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创意设计师,先后担任副总经理、设计副总监,一路成为长安汽车全球设计总监。

他给自己的定位是20年设计了两个万里,学西学东,东西融合的设计师。他是一个设计师,从一个有电路版本的技术宅到一个文化视角。

毫不夸张地说,陈政是长安培养出来的汽车设计人才。

在自主品牌大多由外国人设计的今天,陈政出任长安汽车集团全球设计总监极为难得。

一方面体现了长安“汽车工业黄埔军校”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陈政的实力确实不错。

在长安汽车20年的工作生涯中,陈政不仅参与或主导了一系列车辆的设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为长安培养了一批自己的汽车设计人才。

即使在陈政离开后,这个团队仍然能够延续以前的设计风格。

看看2022年7月上市的长安深蓝SL03。是不是有些设计元素和吉利的“银河之光”挺像?

然而,这是有道理的。在总裁看来,像长安、吉利这样的大企业,肯定会针对高管流动制定相应的保密政策和竞业禁止协议。

真正的“核心设计资料”和“机密文件”永远不会被离任的陈正带走。

但是,陈政多年形成的个人风格或设计习惯,并不能因为离职就完全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短期内长安和吉利的设计相似可能真的无法避免。

只是这种相似,肯定不会重现众泰“卷尺部”的辉煌。

相传众泰的设计部门,手里拿着一把卷尺,就能准确再现很多著名车型。

凭借这一手,众泰先后推出了酷似保时捷Macan的众泰SR9、酷似奥迪Q3的众泰SR7和酷似大众途观的大迈X5。

甚至前段时间众泰破产的时候,用来还债的资产清单里还有一辆保时捷Macan……...由此可见其功力之深厚。

除了臭名昭著的众泰“卷尺部”,抄袭路虎的冯路(最终判赔1.5万),被本田起诉山寨但反诉成功的双环,获赔1.6万元。

其实严格来说,国产自主品牌做出这样的抄袭,多少是出于无奈。

当时中国的汽车工业比较薄弱,汽车设计人才匮乏,国产车的品牌也没有起步。

想在合资车的统治下撕开一个口子,抄袭和夸张的营销手段成了为数不多的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方式。

总之,我因为实力不足,没有资格谈原创。

众泰并不是唯一一家做过抄袭的中国车企,日系车工业的历史也没有绕过“逆向研发”这条路。

丰田AA抄袭克莱斯勒的气流,本田N360“借鉴”英国MINI……...

但过去丰田和本田最终成长为拥有丰富原创实力的国际车企,开发了很多自己设计的经典车型。

如今,“取经”已经成为汽车圈的普遍现象,很多后来的经典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取得成功的。

但抄袭绝不是长久之计。没有任何自主性,只会毁了你以后的路。

消费者可以暂时开玩笑说“我的法拉利梦要靠众泰”,但今天众泰已经没落到最后一口气。

(最后说2022年复产,现在也没有消息。)

好在世纪之初,不仅有只想投机取巧的众泰,还有其他基础扎实的自主品牌。

只是那个时候,自主品牌需要攻克的首要问题不是设计,而是技术和质量。

如果说开启比亚迪新能源神话的“王传福加油电解质”传奇,算是中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标志性事件。

然后自主品牌被普遍质疑“质量差”“技术差”,这是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的真实写照。

在第一批吉利郝晴汽车的车间里,每个工人手里都有一把锤子。如果零件装不进去,他就敲进去。

就这样,手工做出来的车漏雨,关门冒烟,甚至检测不合格,李书福一怒之下下令把车全部砸了。

后来有了技术,质量开始可以接受,最后轮到设计说话,自主品牌又被“打”了。

因为我们自主品牌设计的车太丑了。

不是中国消费者喜欢“丑东西”,而是漂亮的车中国车企做不出来。

任何设计师都可以画出漂亮的汽车设计图,但要把一辆车从设计搬到地面,需要考虑材料、功能、配置等各种因素。

如何让这款车在设计的时候不打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以任何形式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