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在哪里创造了一个产业?

吴桥的杂技创造了行业的“春季经典”。

吴桥县是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它崇拜“吕祖”为其行业神,创造了行业“春经”(即行话),在表演上衍生出“说”、“宫松”等口头文学形式,在表演、道具、管理、传承等方面形成独特的规则,形成了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被誉为“十杂技九员吴桥”、“无吴桥无杂技班”。

但从5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演出组织形式、活动形式的变化,老艺术家、老教练、老艺术家越来越少,行业规则淡化。吴桥杂技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需要挖掘、抢救和保护。

历史渊源

据《沧州吴桥县志》记载,在沧州吴桥,每逢节日,“点灯三日,放烟花,演杂技,官员不能不通宵”。号称“上至九十九,下至刚走;说到杂技,大家都懂两手。”

据相关史料记载,吴桥杂技历史最悠久。相传吴桥是孙武后代的封地。吴桥确实有很多姓孙的人。以孙命名的村庄有前孙、后孙、牌坊村等十几个。吴桥古城东南有一组土堆,据说是孙膑和庞涓大战时的一个“迷宫”的遗址。土堆南十里有个孙公庙村,村东有个孙公庙。庙里供奉的雕像是孙膑。据说吴桥人很早就练武术和杂技,与此有关。

吴桥杂技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1957,吴桥县小马厂村,发现一座南北朝东魏(543-550)冯氏家族墓。壁画上有爬蝎子、腹顶、倒立、马术等杂技表演,显示了当时杂技艺术的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吴桥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