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食用盐是什么样的?
盐铁盆是古代制约私盐户的重要测量工具。
此次浦江展出的盐铁盆,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华西报:盐铁盆也叫牢盆,意思是坚固。该盆地的发掘为研究汉代井盐生产和冶铁铸造提供了实物资料。盐铁盆出土于1997寿安镇五星社区浦江河滩,战地挖河沙时重新发现。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盐业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近的
首次开馆的浦江县博物馆展出的一件文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和惊叹。史书记载的盐铁盆首次展出,填补了中国盐业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中国首次出土展览
浦江县博物馆展厅门口不远处,盐铁盆作为镇馆之宝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在聚光灯下散发着铸铁特有的寒光,更加神秘珍贵。铁盐盆材质为生铁,敞口,方唇,浅弧形腹,平底,直径131cm,底径100cm,高57cm,厚3.5cm..器皿形制规整,盆壁厚薄一致,内外壁光滑,盆内壁铸有“干乌石”字样。
据浦江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盐铁盆出土于1997寿安镇五星小区浦江河滩,在砂场挖河沙时被重新发现。
当时考古学家不敢贸然断定它是什么。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确信这是史书中记载的盐铁盆,又称牢盆,牢的意思是坚固。该盆地的发掘为研究汉代井盐生产和冶铁铸造提供了实物资料。但由于条件的限制,盐铁盆地一直没有展出。直到最近浦江县有了自己的博物馆才公之于众。
蒲江是汉唐时期川盐的重要产地。
蒲江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多条河谷有丰富的盐资源。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先民开始利用天然盐泉,西汉时期大规模开凿盐井。全县盐井遗址主要分布在长丘山北麓。有白云乡腰埂村的大王井、光明乡金花村的金福井、鹤山镇浦沿村的毛池井、六合村的白家井。
关于浦江井盐生产的史料有:东晋常渠《华阳国蜀志》,“帝节三年(公元前67年),穿及浦江盐井二十口,加盐铁官。”宋人的音乐史《太平玉环记》描述了浦江井盐的大规模。“金釜等八口井,每年产盐6.3万斤。”
苏轼《东坡支林蜀盐论》“蜀出海,取井里之盐。灵州的井是最古老的...除了琼州浦江县那口井,是湘府中国人王銮开的,受益匪浅。”所有这些记录表明,浦江有丰富的盐资源。自汉代以来,这里盛产井盐,制盐历史悠久。近年来,在浦江白云乡姚埂村大王井遗址附近,陆续发现了盐井、储盐罐、输卤罐支撑柱孔甚至唐代盐官石刻等物证,证明了自汉唐以来浦江制盐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湛。而史书中反复出现的“盐铁盆”却从未见过。
史书多次记载盐铁盆地。
自汉代以来,盐一直是官方特许经营的商品。为了有效控制盐业资源,增加国家税收,汉代政府铸造了盐铁盆,这是国家制造的大型生产工具。制盐户需要从政府那里得到盐铁盆,才能牢牢控制盐业,防止厨户谋取私利。因此,盐铁盆成为盐业史上的重要工具。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曾描述,巫山县邑(县治)有一个汉代的盐铁盆。“我弟弟继承的,来拍城市(巫山)的照片。堂下有个大盐盆,装满了钱和知识,也是盖汉朝的好东西。末称永平二年。即巴铁明永平七年。”
陆游《蜀国记》也记载,巫山县有一旧铁盆,底尖如半瓮,极厚,刻于其中。缺铁色如细漆黑,池边画玩起来清纯可爱。有一个鲁直的石雕作为盆地记录...“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纲要》中说:“盐官雇用贫民,给他们盐壶,按壶数给薪,称为监壶”;翦伯赞在《中国历史大纲》中说:“采盐之道,是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准备煮盐的‘狱锅’,产品由官买官卖。"
然而,除了历史记载,盐铁盆地以前从未出土过。因此,盐铁盆地成为盐业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
盐铁盆的公开展出,揭开了它两千多年来的神秘面纱,也为研究古代盐业发展提供了又一件有力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