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王朝5——哈利法·马蒙和他的智慧宫

马蒙,中文翻译也叫孟庭苇,在位时间813-833,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任哈里发。他的名字在人类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然而,他的故事始于他的父亲,阿拔斯王朝(786年至809年在位)的第五任哈里发哈伦·莱希德。

哈伦被普遍认为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一方面,他在位23年,国家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首都巴格达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学者和单身汉的聚集地。但是,让他在历史上“伟大”的恐怕更多的是对外战争和外交上的成就,因为哈伦统治时期,阿巴西发生过几次骚乱和叛乱,表面的繁荣昌盛并不能完全掩盖社会、民族、宗教之间的广泛矛盾。当然,这些骚乱只能算是局部的“溃疡”,并不能动摇这个伟大王朝巅峰时期的根基。

公元806年,阿巴西人再次与他们的宿敌拜占庭帝国开战。但这一次,它不是真正的阿拉伯倡议。事情大致是这样的。两国经过多年的交往,大致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处理双边关系的流程,或者说合同。也就是拜占庭人花钱买和平。你不是为了钱打我吗?现在我直接把钱给你。当然,我们之前也说过,阿拉伯人开始并不是为了钱,而是真的为了荣耀和权力。但时间久了,反正打不过,只好退而求其次。毕竟人要务实。

嗯,想想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一大早就和我们中国一样,用结婚赎身之类的一些政策来保平安,平安过日子就好了。我们坚持一些理想的东西,结果却不一样。

我一说话,就有人跳出来反对我的意见。奈赛·福拉斯一世(802-811在位)是当时的拜占庭皇帝。他否定了他的前任埃丽妮皇后(797-802年在位)缔结的和约的所有条款,甚至要求当时的哈里发哈伦·赖士德退还他缴纳的税款。

结果不难想象。你致敬是耻辱,你这个弱者还敢跳出来找打。我清闲得慌。总打压国内那些小打小闹有什么意义?我名声不好,不能在历史上留名。据说哈伦在当时有点大的内瑟·福拉斯一世的无理信背面直接回复道:

哈伦说话算数。他完全有能力。他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探险。哈伦的军队完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最后一次围攻,迫使对方在大门口签订了联盟。于是,除了大幅增加原有的朝贡税,还对拜占庭皇帝本人和每一个王室成员征收了侮辱性的人均税。

哈伦·拉希德时代发生的事情可以作为阿拔斯王朝权力达到顶峰的标志。

哈兰时代,地中海周边四国争霸。阿拔斯王朝北面是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西面是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哈兰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与法兰克·查理曼结盟,以牵制乌麦叶王朝。查理大帝基本上也有同样的愿望,想用阿拔斯王朝对抗拜占庭帝国。因此,两国多次互派使节进行友好访问。

与法兰克王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被算作哈兰的历史功绩之一,这大概也是哈兰被后人冠以“伟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似乎是阿拉伯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与一个主要的基督教和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考虑到近代以来伊斯兰世界相对于西方的衰落,这种平等似乎被今天的人们,尤其是穆斯林,赋予了一种怀旧和回味的感觉。就像我们现代中国人对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达成的涅槃条约有类似的感情。

但实事求是地说,哈里发·哈伦在当时所代表的权力和文化水平远高于查理曼大帝。不说别的,就说说他们的文化水平。哈伦从朝廷接受了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据说他熟悉伊斯兰教义和教学方法,热爱哲学、诗歌和音乐。还有查理曼大帝,我恐怕得说我能不能读。

有这样的父亲,儿子一般都不会太差,差一点就会被父亲鄙视。哈兰有两个能干的儿子,大儿子艾明,小儿子马蒙,本节的英雄。两人都是哈伦死后阿巴斯的哈里发,两人都符合我们普通大众对王子的幻想和期待。他们可以说是女生心中真正的白马王子。阿拉伯的白马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白马。

两位王子帅不帅不好说,史料上也没有记载,也没有画像什么的传世。但浪漫大方几乎是肯定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阿拉伯人的天性,何况是他们的王公。而且两位王子接受的几乎是当时最好的皇室教育,从他们后来的举动来看,都是机智、博学、大方的人。

按理说,如果一个普通家庭有这样两个孩子,按照中国人朴素的想法,那真的是父母的光荣,全家的幸运。这辈子能为家族得到这样的祝福,需要祖上很多的美德。可惜他们生在天上,注定很难得到平静祥和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一般历史政治知识的人的正常考虑,作为国家元首的哈伦,以及两个孩子的父亲。哈伦应该及时认定皇太子,重点培养他,积极树立储君在国家事务中的个人威信。与此同时,另一个儿子逐渐被排除在核心权力圈之外。这应该是一个正常和安全的考虑。在哈兰看来,这种操作既是他作为国家领导人对国家的本分,也是他作为父亲对儿子们最大的关爱。?

但实际发生的事情真的让我们不敢恭维哈伦·莱什德先生,他被誉为阿拉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哈里发之一。他不知道自己是爱两个儿子爱到分不清,还是根本没想过。我只能假设,那种深深植根于阿拉伯人血液中,又被伊斯兰教强化的浪漫主义和宿命论气质,又一次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哈伦把一切都交给了上帝来决定,他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

他把帝国平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长子额敏赢得了西部和首都,马蒙赢得了东部的波斯地区。这几乎是一个必然导致购物的选择。

我真的无法理解哈兰的心思。作为国家领导人,他让整个国家陷入混乱。作为父亲,让自己的孩子陷入你死我活的挣扎。这有道理吗?我能想到的唯一合理的理由是,哈伦内心的信念是物竞天择,强者生存,但这个理由很勉强,联系他所处的时代氛围和他的个人经历,并不是很合理。忘了他吧,一团糟。让我们继续看马蒙。

哈兰死后,两兄弟自然就开始了内战。起初是两兄弟之间,后来加上了他们的叔叔易卜拉欣。关于这场斗争的具体过程,阿拉伯史料记载很少。但历史上很多事情,结果比过程更重要。简言之,马蒙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表面上看是一场兄弟之战,但这场战斗实际上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历史意义。这是波斯人在伊斯兰世界对更西边的伊拉克人和叙利亚人的又一次伟大胜利。马蒙实际上代表了波斯人的利益,额敏的支持者主要来自伊拉克和叙利亚。如果把阿巴斯建国时呼罗珊省的起义看作阿巴斯时代的第一次“两伊战争”,那么这场兄弟般的斗争实际上就是第二次“两伊战争”。这次胜利彻底巩固了波斯人在阿拔斯王朝的地位。

马蒙的母亲是波斯人,他的血管里流着一半波斯人的血,所以他有资格代表波斯。

819年,马蒙凯旋归来。多年的战争把曾经繁荣的巴格达变成了一片废墟。马蒙决定重建巴格达,恢复她昔日的荣耀和财富,恢复她童年的梦想。

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表明,纯物质的存在很容易被摧毁,但恢复起来并不太难。没过多少年,巴格达这座城市再次繁荣起来,重新获得了它作为商业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希提在他的《阿拉伯通史》中描述了它的繁荣程度:

如果马蒙的成就仅止于此,他最多只能作为一个成功的皇帝而被载入史册。与马蒙在人类文化史上的贡献和地位相比,治理国家对他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纵观人类的东西方世界,很难找到一个皇帝对纯学术知识有如此强烈的热情,然后坚定不移地追求,甚至亲自研究。历史上有记载,马蒙多次亲自主持学术会议讨论一些专业课题,并不时充当裁判和会议的记者。这不是皇帝,明明是高校科研项目的领导。

我们不禁要问,马蒙的好奇心和热情从何而来?当然,这和他小时候接受的全面教育有关。但显然,这样的回答并不令人满意。我个人认为,马蒙的好奇心应该是一种社会时尚的自然结果,也是阿拉伯人渴望向外扩张的自然结果。这是一个自然、单纯又有些幼稚的灵魂对外界的向往。他把自己能接触到的人类的精神产品都一一搜索,几乎是不分青红皂白,完全不考虑这些东西聚合起来会发生什么。

阿拉伯人的伟大恰好在于他们的纯真。他们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益的。

中世纪基督徒的伟大,恰好是他们的固执。他们认为未经上帝许可的知识是邪恶的。

马蒙恰好是知识头脑和世俗能力的最佳结合体,于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知识运动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关于这个运动的全面介绍,可以参考相关专著,这里说的太复杂了。我只引用当时的几个社会剪影和片段,通过这些不难想象当时阿拉伯学术活动的繁荣。

首先是学者,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很优越的。请看一份历史文献中的描述:

毫无疑问,对于那个时代的阿拉伯人来说,知识主要掌握在异教徒手中,所以宽容自然成为阿拉伯人的美德甚至习惯。

尤吉斯是哈里发曼苏尔的医生,尽管他保持着基督教信仰。哈里发建议他皈依伊斯兰教,死后上天堂。他回答说:“我愿守祖教而死,我的祖先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是天堂还是地狱。”

所有这些文化运动的高潮是马蒙创造的智慧宫。

公元830年,马蒙在巴格达创建了著名的智慧宫,是图书馆、研究所和翻译局的联合机构,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大学。简而言之,它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学术机构。她被认为是自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博物馆建立以来历史上最重要的学术机构。

在智慧宫之前,翻译是一种松散的工作,由基督徒、犹太人和伊斯兰教新来者独立进行。从马蒙开始,加上他的几个继任者的时代,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个新成立的科学院。大量古代学术著作,主要发现于古希腊,包括波斯、印度等地区,阿拉伯人感兴趣或当时学术界认为有价值的,通过各种媒介被系统地翻译成阿拉伯语。

这是奠基之作,保存了几千年来几个古典文明中心创造的文化成果。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阿拉伯人开始了自己的原创性研究。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这个有些不务正业的哈里发,马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