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特点?
1,刑法
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是通过了成文法典。这种法律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被称为“礼”(这个词有不同的解释,如“传统习俗”、“礼貌行为的一般规则”和“礼仪”)的传统和主要不成文的习惯行为准则。最早的无可辩驳的例子之一是,公元前536年,郑国在一个青铜鼎上刻下了《刑书》。
2.改革和变化
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显著的社会状况。可以说,春秋时期每一个霸主的出现都是改革的结果,而战国七雄之所以能在中国共存,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3.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著作,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天文、物理、医学等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莫箐总结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北方。
5.人口
农业的发展很可能伴随着人口的增长。据梁启超推测,战国末期人口已达3000多万。?[4]战国时期,城市似乎大大增加,规模扩大,设计复杂。考古发掘表明,几个迹象之一是,他们的城墙有几段相当长。
扩展数据: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建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普及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北方。生产力的飞跃引发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被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通过各国的改革最终确立。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是,战争的结果加速了统一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日益壮大,他们相继在各诸侯国进行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最终建立起来。秦国这个变法最彻底的国家,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的,后来发展成为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社会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摧毁,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建立,新的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和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中的是以铁为特征的生产力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各国的改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建立,也导致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春秋时期霸权战争与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1)相似之处:①都有扩张领土、掠夺人口的目的。(2)春秋时期的霸权和战国时期的兼并,都是以吞小欺弱,减少了诸侯国的数量,加速了奴隶制的解体,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同时,也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害。
(2)区别:①战国的兼并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而春秋时期的霸权只是奴隶主的霸权战争。②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滋长。然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一个封建帝国诞生了。
(3)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各民族逐渐融合,人民渴望统一,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情况;
1,春秋纷争
《春秋》始于公元前722年,止于公元前481年。历史上通常将周平王东移至公元前476年的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期,与《春秋》书记所跨越的时间基本相同。
平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后,西土归秦国所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部落或国家,成为西方强国。
2.战国时期的形势
战国时期的情况是:南有楚国,北有赵国,东北有燕国,东有齐国,西有秦国,中有汉魏。在这七大强国中,黄河流域自西向东的三大强国——秦、魏、齐,具有前期控制局势的实力。
从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魏统治着中原。魏国的强大引起了韩、赵、秦的不安,他们之间摩擦不断。
3、秦与六国。
公元前246年,秦朝的王政(后来的秦始皇)登上了王位。他任用廖伟、李斯等人,加紧统一步伐,用金钱贿赂六国大臣,打乱六国部署,连年出兵东征。
经过多年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东方六国先后被秦国统一。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1)战国时期的战争是封建的、吞并的,春秋时期的战争只是奴隶主争夺霸权的战争。
②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滋长。然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一个封建帝国诞生了。
两者的相似之处:
(1)都有扩张领土、掠夺人口的目的。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都是吞小欺弱,减少了诸侯国的数量,加速了奴隶制的解体,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同时,也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害。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各民族逐渐融合,人民渴望统一,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趋势。
百度百科-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