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玩弄东西的皇帝或名人?最好有具体的例子。

据《南齐七书》记载,东晋浑侯“又在袁中立城,太官每日入酒肉杂菜,令宫人宰割,潘妃为市令,皇帝为城主,罚之。为它而战的人将被判处潘妃。”和他玩的人有几千,北京一半的人都吓得跑来跑去。《南史·齐本纪章下》中也有类似记载:“我们又开运河,俯首引舟,在上面开店,坐而宰肉。”董混侯和潘妃的古怪行为在当时很流行,有一句民谣:“读吾堂,植柳,宰肉至尊,饮潘妃酒。”董混侯作为一个堂堂的一国之君,做这样的资产阶级生意,可见其昏庸。即位仅两年,萧炎就起兵围攻建康(今南靖),一代腓力皇帝被部将所杀,年仅19岁。菩萨皇帝历史上有“三武一案”(北魏太武宗、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五代周世宗),但也有像梁武帝、武则天、唐中宗这样忠诚的佛教信徒。其中,梁武帝·萧炎最为突出,他是“皇帝和菩萨”(大臣们在奏折中这样称呼他)。汉武帝大力提倡佛教,斥巨资修建寺庙。当时全国有大小寺庙2846座,其中以大爱经寺、杜挚寺、解放寺、同泰寺为最大。唐代诗人杜牧曾感叹:“南朝四百八十殿,烟雨蒙蒙。”他还写了大量的佛教著作,“虽然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我仍然不停地搓着手,点着蜡烛,侧着身子站着,常常直到晚上。”而且部头特别大,其中《释大涅槃经》有10l卷。同时,汉武帝还确立了儒释道同源的学说,认为儒道皆源于佛教。他还提出了佛教徒不能吃肉的戒律,这是佛教以前没有规定的。他根据《涅槃经》等优秀佛教的内容写了《破酒肉》。从此,他以身作则,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一天只吃一顿饭,不沾酒肉,住在小厅的黑屋子里,三年戴一顶帽子,两年盖一床被子。汉武帝也曾三次舍命于寺:大同元年(527年),突然到同泰寺为奴,与僧人同住,后被大臣“赎身”;两年后,我又去了佛寺;太清元年(547年),84岁的他第三次舍身于寺中,在寺中住了一个多月。武帝三次“赎身”花了4亿。佛陀没有保佑这个忠实的信徒。太清三年(549),侯景发动政变,攻克建康。菩萨皇帝被俘,后来饿死。棋帝无聊了,就拿着象棋下。他应该学会做一个学者和一头大象,并有效地控制自己。兵向前,不要顶嘴。你必须学会直着开车,而不是像马一样。别人挡了我的好心,我就像大炮一样打一会儿。"(《桂芝·泳儿·卜八卷》)唐肃宗·恒力热衷于象棋,但他不学做学士,也不学骑自行车,只是学骑马。到了商朝,灾害的堆积更加剧了天宝之乱(又称安史之乱)。肃宗和心爱的张良帝公主拥兵西逃。在逃亡途中,他依然痴迷棋艺,无视堆积如山的军情报告,整天与张下棋。总理建议:如果你不悬崖勒马,就有重蹈“马迹坡事件”(兵变并杀害杨等人)覆辙的危险。苏宗还是没有收敛。为了掩人耳目,他命令宦官把“金铜形”的棋子换成“干树鸡”雕刻的木块,这样别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骰子时发出的声音了。人们称这种棋为“宝应棋”。文学作品中,东晋的谢安,三国的孔明,元末的刘伯温,都在后台下过棋,千里之外百战百胜。苏宗似乎也不示弱。蹴鞠皇帝李习安喜欢骑马、斗鸡和蹴鞠。他曾自豪地说:“如果我要击球,要中进士棋,我一定是状元。“他有时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连饭都忘了吃,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急得不行。他还多次命地方官推荐球技高超的年轻人入宫陪他击球。许多人因为擅长蹴鞠而被任命为政府官员。太监田的哥哥赢了球,被任命为节度使。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踢球失误丢了性命。玩物丧志。干福元年(874),王献之在恒昌起义,黄巢响应。起义最终平息后,田又变得专权,蹴鞠皇帝经常和自己的亲信谈论国家大事的失败,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