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股东割肉减持,大私募巧妙接盘,背后是同仁堂创半年新低。
作者|天鹅
市值300亿,股价还没能回到两年前的水平,同仁堂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就开始了诡异的下跌,创下了半年来的新低。
这背后有保险资金和私募基金接手操作,也有身份神秘的机构专座。
2019以来,价值成长股大放异彩,多家优质上市公司刷新上一轮牛市的股价高点,成为新一代蓝筹白马。但如上图所示,同仁堂股价在近五年的2015和2018中期见顶。虽然市盈率达到36倍,但股价增速相当低。
更离奇的是,从今年8月份开始,11开始下跌,跌幅接近18%。
前期涨幅过大的医药板块虽然集体调整,但同仁堂不在其中。截至65438+2月4日收盘,同仁堂股价年内上涨-10.3%。
兴业证券分析师徐佳瑜指出,同仁堂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该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和滋补品。疫情期间,医院停止治疗,线下门店客流减少,客户购买意愿下降,因此销售收入下降。上述报告是在阴跌期间(8月30日)发布的,分析师甚至给出了“谨慎增持”的投资建议。
当同仁堂的股价开始下跌时,有一个重要的催化剂:核心机构股东人人人寿的减持。
今年8月4日、6日,人人人寿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465,438+0.7万股、26,874,000股,累计减持68,574,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
上述两次大规模减持后,人人人寿持股比例由14.99%降至9.99%。
12年2月2日-3日,人人人寿发起“年终减持”,连续两个交易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累计减持6843.2万股a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持股比例由9.99%降至4.99%。
上述大宗交易的平均价格已经打折。人人人寿的前身安邦保险于2015年四季度开始进驻同仁堂。当时股价在40元上下。五年后,这笔交易可谓割肉走人。
最微妙的是,大量减持的买家甚至引爆了市场。
11年末,数千亿私募高义资产站在风口浪尖,矛头直指基金经理柳峰的操作纠纷,与同仁堂8月份有关。
这个操作很巧妙。
如上所述,人人人寿8月份大规模减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5.00%。
5.00%是a股的举牌线。不可思议的是,柳峰拿到了接下来的5%的筹码,但没有越过警戒线。
你明白吗?
高毅面对质疑解释说,一个头部券商告诉卖家至少卖5%。由于高一内部对举牌实施严格的风控限制,为保证期间持仓比例永不超过5%,柳峰通过大宗交易逐一买入,同时以集中竞价方式卖出少量不受锁定期限制的非特定股份,最终完成建仓过程。
如此让人无法理解的巧妙操作,让柳峰持有5000万股同仁堂股份,瞬间跻身第四大股东。
这次接盘让柳峰弹药654.38+0.35亿元,可见这位私募大佬的操作之犀利。
因为第四季度的运营细节尚未披露。但根据柳峰以往的操作,很多持仓的股票都是前十大股东在前一个季度买入,后一个季度就消失了。
然而,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同仁堂出现了持续下滑。柳峰到底做了什么操作,要等到明年年报披露后才能知道。
截至9月30日,同仁堂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83.25亿元。如此大规模的货币资产,却作为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馈,非常“便宜”:a股每股现金分红0.26元(2019年权益分派)。
再看另一个数字: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净利润71.5亿。
甚至有投资者一针见血地问:公司市值远远落后片仔癀和云南白药。请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加大机构投资者沟通和市值管理。同仁堂在蓝筹牛市中的表现严重落后。是否反映了公司近年来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较差?
要知道,片仔癀和云南白药都是千亿市值的公司,而同仁堂还停留在300亿的水平。
对于同仁堂来说,重要的是管理好市场化机制,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比如引入战略投资者、混改等。
对此,同仁堂近日回复投资者:关于国企改革,公司控股股东同仁堂集团尚未批准公司混改。
内部治理不畅可能是股价低迷的根本原因。
富凯金融发布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