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是历史?

项羽此前杀了宋轶,得到了范增和全军将士的支持;坑秦卒,借助诸侯军。现在我想杀刘邦,但是群臣会帮他吗?没有,因为当时项和刘都是楚怀王手下的将领,都是楚军,矛盾没有公开化——函谷关被封锁,曹告密,让项羽觉得刘邦有敌意,再加上范增的神秘指使,使得他愤怒的要攻打刘邦。项羽当时很年轻,才二十多岁,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年纪。他在战场上很勇猛,但在政治上还很不成熟。

当刘邦亲自去洪门赔礼道歉,把功劳和称王的资格拱手相让——其实很可笑。刘邦有什么好感谢的?——刘大哥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完人,一个善良的战友,一切都滴水不漏。如果此时项羽再杀刘邦,必然会失去众多诸侯的信任,影响自己的威信,无法向楚怀王交代。同时,刘邦的军队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诸侯军队继续袖手旁观,刘霍互相厮杀,双方都是几十万人。即使项赢了,那也会导致他自己的衰弱;即使刘邦被杀,他的部队也不可能被自己轻易吞并(刘邦的军队里秦人很多,项羽刚刚杀了二十万秦人,因为他的部队和秦国投降队的关系很难协调)。

当时对于项羽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杀死刘邦,而是迅速利用自己的力量,抓住时机,分封诸侯,斩断对手,获得民心,建立霸权。所以,当项伯回营汇报项羽的工作时,真正打动项羽的,不是刘邦没有从秦宫、宝库、美人身上拿走任何东西,而是他那句“今人有大功,不义也行”所引起的大局考虑。“王祥答应了”,其实在鸿门宴前夕,项羽基本上就放弃了第二天修理刘邦的打算。

所以项羽考虑再三,没有杀刘邦。

项羽鸿门宴没杀刘邦,是他入关后唯一正确的选择。正是这个刘延河,形成了项羽立即开始分封诸侯的基础,是他被称为“西楚霸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