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

农历大年三十,一尊流失海外近百年的石窟佛头惊艳亮相央视春晚这个全球观众最多的“舞台”,天龙山一时风光无限。

相对于民用建筑,保存时间较长的石窟艺术是集雕塑、绘画、彩塑雕塑、建筑、佛教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数量极少。为什么上天眷顾天龙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珍贵的石窟?让我们听听地质专业人士的解释,重新认识千年文明宝藏的价值。

刘先生,中冶地质局三局工作,毕业于桂林地质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地质系,从事地质工作近30年。

“中国最著名、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以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代表,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很幸运地参观了所有这些地方。”刘先生虽然是理科男,但对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于普通人来说,石窟不过是在悬崖上挖洞、雕刻,大同小异。但是对于地质学家来说,有本质的区别。“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质地形差异很大,这也造成了石窟雕刻技术和艺术造诣的差异。”刘先生说。

“石窟石窟,自然先有石头,后有洞窟。中国的石窟都是石头砌的,不一样。”刘先生说,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即地球深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迹沉积,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指地壳中的原岩受地壳中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热流变化等内应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正是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造就了风格各异的石窟艺术。石窟寺艺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结合传统文化,根据本地区不同的地质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中国在开窟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大型洞窟形制,即有中柱的平顶洞窟和无中柱的穹顶洞窟。同时,结合岩石岩性和地貌特征,创造了各种各样、绚丽精美的洞穴壁龛和造像。在岩石相对较软、强度较低的砂岩岩体中开挖的洞穴,大多采用平顶中柱,如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以造像和壁画为主,大部分洞窟因砂岩层堆积而有中柱,石头不适合雕刻。龙门石窟的岩石是石灰岩。这种岩石坚硬致密,不适合风化和大面积剥落。非常适合艺术雕像。与其他砂岩相比,它具有有利的保存条件。

相比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什么天龙山能吸引上天的青睐?刘先生说,如果你统计一下中国的石窟,你会发现它们大部分位于西北和华北地区,而且有许多位于山谷中。“经过几千年的地质作用和河流侵蚀,很容易发现山谷两侧陡峭的悬崖,天龙山也不例外。深V型谷底部也有河流。”同时,天龙山也是吕梁山的一部分,而吕梁山有一个特点就是阴坡(北坡)平缓,阳坡(南坡)陡峭。“石窟挖在东西峰的阳坡上,最大的好处是减少土方开挖。”刘先生说,石窟和洞窟的形状相似,都需要在陡峭的垂直面上水平挖掘。古代有现成的陡峭石墙,不用爆破设备,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根据地质勘探,天龙山石窟的岩石是粗粒应时砂岩。"这种岩石属于砂岩,容易雕刻."刘先生说,灰色砂岩很难雕刻,也可以节省挖掘成本。同时,天龙山地处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雨量少,地表径流少,相应的水土流失也少。同时,北方空气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有利于壁画和雕塑的长期保存。而且天龙山石窟建在太阳的背风处,避免了寒冷的西北风直吹,洞内风力较小,所以沙尘暴不容易影响洞内环境,对洞内的石像、雕塑、绘画也是一种保护。

因此,石窟不仅涉及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技巧,而且从选址上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刘先生说,我们常说文物精巧,不仅仅是因为其构思巧妙,还因为文物本身就蕴含着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每一件文物、每一件国宝都闪耀着文明的光芒,是当时科技智慧的结晶。

天龙山石窟开凿于东魏,后经历北齐、隋、唐、五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侵蚀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岩石表面已变得疏松,洞内渗水严重,造成石窟和石雕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落。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刘先生说,虽然他不是文物修复专家,但根据他对岩石的了解,为了保护天龙山石窟,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修复石窟文物,首先要解决岩石裂缝、洞顶渗水、岩石崩塌、石刻风化等几个地质灾害问题。“作为一个在太原工作生活了近30年的人,我愿意为保护天龙山石窟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