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历史

云安镇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工业古镇,古称棠溪(永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付嘉带领许多人挖井煮盐,开始了城镇的发展。大约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市场,有一条大街和几条小巷。除盐厂外,还有近100户,为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服务的商号有10多家。北宋熙宁四年(1071),统治安义县,成为本县北部的工商业重镇。明末战乱,盐工逃亡,生意急剧萎缩,居民背井离乡,城镇濒临灭亡。

清顺治元年(1644),战争结束,食盐生产恢复,盐工和居民逐渐逃亡。康熙十六年(1677),城镇恢复到唐宋时期的水平。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陶、郭、周、林等江西、湖北、陕西、湖南等省10人集资在云安发展盐业,作坊规模扩大,成为全省著名的盐场。盐业的兴起,带动了粮油、棉布、食品、百货、屠宰、医药的逐渐繁荣。街道已发展成11江西黄州、陕西恭平等街道。,民居已经沿着河道和盐灶周围向四面八方扩展。清朝末年,镇上有工人和居民5000多人,商号300多家,是人口超过县城的川东工商业重镇。

进入民国,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使楚国的盐业再次受益,刺激了盐业的迅速发展。工人和居民人数增加到近10,000人,有近500家公司。公共设施包括65,438+0个邮电局、65,438+0个盐工诊所、7个中药店、65,438+0个西药店、65,438+0个私立中学、3所小学和教职员工。

解放后,云安由乡镇发展为区级镇,辖8个居委会,107个居民小组,无农业人口。到2000年,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在校生3450人,教职工322人。医院2所,床位147张,医务人员168人。有1000家电影院,6家评书茶馆,1养老院,100多家工商企业,2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14000人口。名胜古迹有第一实验斜张桥、玄天宫、白土井、宋少永讲经易经、学岩、龙王庙纪念付嘉、崔迪寺等佛寺。

沉睡在长江中的“千年盐都”

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的大将樊哙在云安打猎,追逐一只白兔,却发现了一口盐泉,于是刘邦命当地隐士帮助贾挖井采卤制盐,揭开了云安采卤制盐的历史帷幕。如今,这片区域很大一部分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沉入水中,只有少数珍贵建筑被整体迁入云阳新城并保存下来。虽然云安古镇在地理上已经消失,但云安将永远存在于所有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们心中。白兔引路,汉王烹盐。

云安镇位于重庆东部长江上游第一县云阳县,距县城37公里。曾经有一个古镇,云安古镇,依山傍水。在我的想象中,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蜿蜒的街巷,就像走进了一幅优雅的水墨画:古色古香的阁楼,绿树掩映的房屋,油漆斑驳的店门,悠闲漫步的老人,追逐嬉笑的孩子...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仿佛是上辈子的事了。古朴古老的陕西楼,两三根高耸的烟囱,傲然屹立于亚洲的张桥,千古传唱的汤溪河,都在夕阳下展现着古镇的繁华与辉煌。

这里曾经是巴蜀著名的古盐都,这里流淌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盐泉。云安纪用卤水煮盐,以“大白兔井”的诞生为标志。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定下招募巴、蜀人的“三秦”,率领樊哙从东乡(今宣汉县)到任侃县(今云阳)招贤纳士。樊哙在云安打猎,看见一只白兔,就把它一只只打死。白兔受了伤,逃进了草丛。樊哙挖开草丛,发现一股盐泉从缝隙中缓缓流出。刘邦在洞口遇到隐士贾时,贾劝刘邦趁早定下三秦大业。高祖知道贾是要撑翅膀,就赐姓,让他帮忙挖井煮盐。付嘉让人在涌出地表的天然盐泉周围修建井口,向下挖掘直至卤水涌出,并修建了云安第一口卤井——白土井,拉开了云安煮盐的历史帷幕。

付嘉死后,她的女儿按照指示沿着卤水矿脉又挖了九口盐井,井里的盐产量逐渐扩大。此后,人们挖了数百口盐井,多达185。据考古发掘,云安的盐井不下500口,整个古镇就坐落在废弃的井上。许多井在使用了几年后被废弃了,或者是因为盐水的转移,或者是因为盐水的脱盐,或者是因为山洪灌溉。才过了两千多年,大白兔井里全是卤水,直到1987盐厂用万县峰卤水才死。白土井为云安盐场做出了巨大贡献。白土井也是我国最古老、最长寿、保存最完好的大口径浅井,在我国盐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