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岛海战有什么历史意义?

珊瑚岛海战(1942年5月3-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珊瑚海进行的海空战斗。这是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以日军坚守战场,美军退出战斗而告终。

战争背景

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2年4月,日军仅用了4个月就初步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入侵计划,包括支那半岛、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途岛以西的太平洋中部数千个岛屿和约3000万平方海里的广阔海域也成为日本的“内陆”。此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日本,只想扩大侵略,立即着手策划西大西洋的军事行动。日军要想继续南下,首先要攻占两个关键点:新几内亚东南海岸的美军重要基地莫尔兹比港和所罗门群岛南端的澳大利亚基地图拉吉。入侵莫尔兹比港可以保护拉包尔和新几内亚自己的军事要地,但也使澳大利亚北部的另一个空军基地无法发挥作用,这就为日军进攻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群岛和萨摩亚群岛的侧翼提供了保障;夺取图拉吉港,可以切断索罗门群岛南部的瓜达尔卡纳水道,在此建立水上飞机基地,不仅可以覆盖莫尔兹战斗的侧翼,还可以为东南提供支援。为此日军司令部制定了深入所罗门群岛、攻占图拉吉、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计划,以孤立澳大利亚。经过兵力部署和积极备战,两支日军作战部队分别于1年4月30日和5月60日从卡车出发,向珊瑚海进发。

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决定反击,阻止日军进一步侵略,控制夏威夷岛到中途岛的线路,维护美国西海岸的交通线,从而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因此,尼米兹海军上将在西太平洋截获日军作战计划后,命令少将·菲奇率领以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为中心的特遣队编队前往珊瑚海地区,在那里与以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为中心的特遣队编队会合。5月1,两支特混舰队相遇,但并没有马上合编。菲奇受命于弗莱彻,与油轮蒂皮卡努号、巡洋舰芝加哥号和驱逐舰1号会合,补给燃料。5月2日,“约克城”号特遣队由“尼奥肖”号油轮加油,全副武装,驶向珊瑚海。如今,日美强大的航母部队正在珊瑚海附近集结,不断派出侦察机搜索附近海域,一场航母大战一触即发。

日本方面,为确保行动胜利,联合舰队司令山本海军上将派出第一航空舰队第五航空母舰队(翔鹤和瑞和)和联合舰队轻型航空母舰“翔凤”号,以及第五巡洋舰队和几艘驱逐舰到第四舰队,由第四舰队司令井上重吉海军中将统一指挥。就美军而言,唯一能立即参战的部队是临时开赴南太平洋作战的约克敦号航母编队(由弗莱彻将军指挥)和刚从珍珠港返回前线的列克星敦号航母编队(由少将·奥布里·菲奇指挥)。此外,美军重巡洋舰芝加哥号来自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英军少将·J·C·克雷斯率领的澳大利亚号和霍巴特号两艘重巡洋舰也从澳大利亚赶来参战。相比之下,美军实力略差。但美军手握日军的一张王牌,那就是在日军潜艇I -124上发现的日军密码本,这让尼米兹在17年4月前进一步确认和明确了日军下一步的作战企图,准确掌握了南下的两支日军机动部队的兵力编制、行动计划和登陆部队的出发日期,在探敌消息上略占优势。就战争武器的性能而言,列克星敦和约克敦在轰炸机方面更强,而瑞和和翔鹤在战斗机和鱼雷机方面更胜一筹。此外,美国军舰配备雷达,可以抵消日本飞行员实战经验丰富,日本零式战斗机远超当时美国格鲁曼战斗机的优势。最后,战场气象条件对日军更加有利。美军所在海域能见度较好,军舰行驶时留下醒目的航迹,而日军在风浪较大的海域活动,很难被发现。至于谁能在实战中克敌制胜,那就要看实战了。

战争进程

5月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成功攻占所罗门群岛南部的图拉吉岛。美军总司令弗莱彻得知消息后,离开列克星敦号航母加油。他亲自率领约克镇号航空母舰前往北方。4日凌晨,40架美军舰载机从约克城起飞,对图拉吉港实施了两次空袭,击沉日军1驱逐舰和3艘登陆舰,随后返回南方。5月5日,我返回加油地点,加入列克星敦号编队,并组成第17特混舰队,继续向西北方向航行,企图尽快找到日军航母并对其实施攻击。日军得知美国突袭图拉吉港后,立即派出由日本航空母舰“瑞和”号和“翔鹤”号组成的机动部队,绕过索罗门群岛东南端,进入珊瑚海,在警戒舰的护卫下,寻找美国航空母舰。但5月6日,由于天气条件恶劣,珊瑚海上能见度差,日美搜索舰队未能找到对方。

5月7日拂晓,日本侦察机发现一支美军特混舰队,包括1航母。其指挥官中将·高木立即命令由78架轰炸机、鱼雷和战斗机组成的日本舰队从“瑞和”号和“翔鹤”号的攻击部队起飞,扑向美国舰队。上午11,日本舰队到达目标上方,才发现这支“特混舰队”其实只有6日晚离开弗莱彻车队的油轮尼欧肖号和驱逐舰西姆斯号。日本人对这两艘船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仅仅几分钟后,在36架日军轰炸机的连续攻击下,西姆斯命中三枚重磅炸弹,随即沉没。油轮“Neosho”号也撞上了7枚炸弹和数枚鱼雷,引发大火,完全失去了航行能力。此后,油轮Neoshaw号在海上漂浮了四天,直到5月11,美国驱逐舰Henry号抵达救援现场,救出了失事船只的109名船员和Sims号的14名幸存者,然后用鱼雷击沉了油轮。但日军将为这一误传付出沉重代价,使日军失去了先攻击敌特混舰队的宝贵机会。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舰队在收到同样的误报时,幸运地获得了比日军更大的战果。5月7日8时左右,一架美国侦察机报告称,“在米西马岛以北不远的海域发现两艘航空母舰和四艘重巡洋舰”。弗莱彻立即命令“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突击舰队出击,却发现只有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但是,弗莱彻断定日军主力肯定就在这附近,于是决定平平淡淡地进攻。果然,上午10: 20,在突击舰队前去攻击的目标东南35海里处,发现了一艘日本航空母舰和其他几艘舰船。大约11时,突击舰队修正航向,开始攻击轻型航母“翔凤”号。结果7枚鱼雷和13航空炸弹命中目标,“翔凤”号于11: 35沉入海底。

但日军并不甘心于之前错误进攻造成的不利局面。5月7日16: 30,中将高木派出由12轰炸机和15鱼雷机组成的突击舰队,向美国舰队的预计位置进发。但由于珊瑚海多云,风雨交加,日军突击舰队未能搜索到美舰,反而被美军战斗巡逻机击中,在混战中击落8架鱼雷机和1俯冲轰炸机。其余的日本战斗机继续返回。途中,日机将“列克星敦”号误认为日本航空母舰,不断发出识别信号,准备登陆。因为日本飞机没有遵守降落规则,打开了航行灯,被美军看到了。美国驱逐舰立即用重炮对空射击,日机意识到后逃命。这次进攻的日军飞机中,10被击落,11在降落时坠海,只有6架安全返回。

返航途中,日机被列克星敦号的雷达跟踪,发现他们在美军特混舰队以东仅30海里处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显然,日本航空母舰在这里。同样返回的日本飞机也明确了美国航母的大概位置。天亮后,一场恶战不可避免。

5月8日拂晓,日美舰队都派出侦察机对周边海域进行仔细搜索,以期早一点摸清对方位置,争取先机取胜,但事与愿违,双方侦察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上午9时30分,81鱼雷、轰炸机和战斗机从美国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分成5个编队,舰队之间间隔5至10分钟,向日军突击部队冲去。几乎与此同时,日本舰队派出由80架战斗机组成的攻击舰队,歼灭美国舰队。10: 32,美军轰炸机群发现了日军航母,但在浓密的云层和暴雨的掩护下,日军航母“瑞和”号逃离了美军的视线,“翔鹤”号成为美军飞机唯一的攻击目标。美军鱼雷机和轰炸机开始协同攻击“瑞和”号,使其被击中三次,失去作战能力,而高木命令其返回卡车。几乎在美机起飞的同时,日军也有70架攻击机和20架战斗机飞过美机队上空。然而,当时只有8架战斗机能够在美国舰队上空拦截敌机,约克镇号和列克星敦号只能掉头。11013时,日军攻击群中的鱼雷机从低空进入,从两侧攻击列克星敦号,两次击中左舷,导致三个锅炉房进水。后来,两枚炸弹被轰炸机击中,大炮被炸哑,烟囱被炸飞。但经过调整改造,该船恢复了平衡,航速仍能达到24节,航行正常。“约克城”号仅被1炸弹击中,舰体起火,损毁相当严重,但其航行能力和航空兵作战能力并未被大幅削弱。11: 30,日军进攻结束。就在美军自以为胜券在握,准备收回返航飞机时,列克星敦号航母破裂的燃油管溢出的汽油在加油时被发动机火花点燃,发生大爆炸。起初,它似乎没有造成太大的危险,列克星敦号继续接收飞机。但到了14: 45,发生了更严重的爆炸,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船长不得不下令弃船,所有船员都离开了船,并派驱逐舰击沉了列克星敦号。19: 56,列克星敦号消失在海浪中。此时战场形势对日军有利。但日军总司令中将井上重义认为,日方保留的空军力量不足以掩护登陆部队免受敌方岸基飞机的攻击。8日约17时,他命令高木部队停止战斗,撤退。随后奉命推迟莫尔兹比港的登陆行动,下令临时撤离的待命运输集团返回拉包尔。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对战果未能扩大十分不满,当即下令继续搜索敌军残部。于是,高木立即带领部队再次向东南方向搜索,以便再次与敌人接触。然而这时候弗莱彻的阵型已经远去,日军根本追不上。

战争结果与评估

珊瑚岛海战结束,日军损失航母1艘,战斗机77架,伤亡1.047人。美国损失1艘航母,1艘驱逐舰,1艘油轮,66架战斗机,伤亡543人,1艘航母受伤。但与击沉12000吨的轻型航母“翔凤”号相比,美军的损失大大超过了日军。日军在图拉吉击沉的驱逐舰和小型舰艇的损失,并不比美军击沉的“尼奥肖”号油轮和“西姆斯”号驱逐舰的损失大。所以从战术上看,日军略胜一筹。战略上,美国赢了。这场海战一方面推翻了日本联合舰队制定的作战时间表,迫使其放弃从海上占领莫尔兹比港的企图;另一方面,负伤的日本航空母舰“翔鹤”号需要修复,受损严重的空军“瑞和”号需要重建,因此这两艘航空母舰都无法参加随后的中途岛海战。第五航母编队意外无法参加中途岛作战部队,无疑对中途岛海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珊瑚海战役是两个航母舰队在双方视线之外的相互攻击,开启了航母之间直接在海上“决斗”的全新作战样式。它是航空技术和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世界海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