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字是怎么产生的?

最早的时候,日本没有文字。公元57年,汉光武帝封当时被称为“倭国”的日本国王为“韩伟奴王”,并赐给他一枚刻有中国篆文的“韩伟奴王”金印。这是日本看到的最早的汉字,也是他们看到的最早的汉字。公元538年,中国僧人鉴真将佛教传入日本,并带来了许多佛经。为了引进中国最先进的文化,从公元607年到公元894年(日本宽平6年),日本先后十几次派遣“隋唐使节”来华。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日本一直在使用汉字。从平安时代中期,大约十世纪初,日本人开始解决自己的书写问题。日本宽平六年(公元894年)废除“遣唐使”制度,下决心创造日本文字,包括完全脱离中国风的书法创作,促进了日本文字的创造。日本“颜夕”五年(公元905年)出现的《古今和合歌集》是一部力作。它是基于中国的草书。有的明明是汉字,有的还是汉字,虽然不太像汉字。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大约用了300年的时间创造、改进和普及“假名”。11世纪中期,笔名“叶晚”以所谓的“女手”字(以优美纤细的笔画为特征)出现在最早的日本诗集《叶晚集》中。平假名的雏形是以秋秋邮政为代表的草笔名,出现于10世纪末。“草假名”选自中国草书,作为一种音标,用来标记汉字的读音。比如“平假名”的“ゆ”是草书汉字的“有”字,“み”是草书汉字的“没”字,所以相对于汉字的本名,称为“假名”。“平假名”是相对于“片假名”而言的。平假名问世后,为了解决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的日语借词的应用,选择了中国楷书的偏旁部首组成“片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让日本文字完全进化到了记谱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