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巷的历史

五一巷位于夫子庙南面。三国时期是吴国镇守石头城的军营所在地。东晋初大臣王导居住于此,后成为王、谢等名门望族的居住区。中唐诗人刘禹锡感叹“旧日君王谢朝廷,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王谢故居早已不在了。南宋时期,建康城一度得到恢复和发展。“财运亨通,民富国强。”人们在王、谢故居重建了“来烟堂”。它的地址在五一巷的东边。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学者和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向东晋名相致敬、表达怀旧之情的景点。只有街道两旁的铺面房变成了民间手工艺品商店,中外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和购买各种手工艺品。65438年至0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修复了五一巷,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故居。历史五一巷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它的名字起源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结盟,大败曹骏,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当时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俗称蜀或。公元229年,东吴初升,国号“吴”。当年秋七月,孙权从武昌迁都南京建功。孙权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南京军都的皇帝。

公元280年,金军攻陷建邺,孙皓投降,吴亡,重建业为建邺(今南京有一区叫建邺区)。

公元290年,晋武帝去世后,他和王争夺当局互相残杀,导致了八王起义。公元307年,晋怀帝司马炽任命邪恶的郎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掌管扬州、江南等地。公元317年,当时的皇帝司马晔被俘,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被提升为皇帝,建都于建康(今南京)。

司马睿之所以能在建邺立足并重组政权以延续金朝,是由于王导的策划和处理。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族,都居住在孙吴武夷营旧址,此时改名为“武夷营巷”。

王导辅佐建立有百年历史的东晋;谢安指挥了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父亲的百万大军。王、谢作为一代名人,足以让后人怀念。更令人惊讶的是,王、谢等人才济济。王羲之和另外两位伟大的书法家,王献之和王羲之,达到了他们书法成就的顶峰。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他与谢的后代诗人、谢朓并称为文学史上的“三谢”。

五一巷,位于夫子庙西南几十米处,是一条幽静狭窄的小巷。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是从市区到五一巷的必经之路。大桥和南岸的五一巷不仅地理位置相邻,历史上也有关联。古桥上装饰着两只青铜雀的厚重建筑,是谢安建造的。进入唐朝后,五一巷沦为废墟。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朱雀桥旁野草花,夕阳西下武夷巷口。旧日王谢唐,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是一声叹息。寥寥几笔描述了六朝至中唐时期武夷巷的沧桑变迁。从此,武夷巷享誉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刻在巷子里的那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