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胜、李光地是怎样的?
可以说,在康熙王朝,这三个人对于康熙来说是最大的功臣,他们帮助康熙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壮举。不过我们也知道,电视剧里这三个人最后的结局都不怎么样。周培公被贬到盛京,病死。收复台湾省后,姚启胜辞职退隐山林,李光地被贬台湾省,直至去世。所以在电视剧中,他们三个的结局可以用悲情来形容,那么在现实历史中,他们的结局还是那么悲情?在此,奥古君为大家揭秘。
周培公
周培公在现实历史中的贡献没有电视剧中的大。他最大的功绩是说服了王,曾一度统治平凉。周培公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他的母亲死于那年无辜卷入的战争。从那以后,他就一个人了。但因为读过书,被当地县官看中,成了他的幕僚。清军入关取代明朝统一天下后,他被贵族推荐进入清廷内阁,成为祭品。
1674年,康熙实行了错误的削藩政策,最终导致了吴三桂的叛乱。这时,原明朝投降陕西的王,也受到吴三桂的策动。当时,如果吴三桂和王之间的领土连接在一起,那么清朝势必陷入更加危急的局面。于是周培公等人被康熙调到陕甘地区,负责阻止吴三桂军队对陕甘地区的进攻。
然而,此时的清朝不仅受到吴三桂和王的威胁,还受到耿、郑经等势力的攻击。可以说,朝廷根本没有太多的兵力投入到与王军的对抗中。再加上当时王还处于举棋不定的局面,如果能说服王回归清廷,清廷就有足够的兵力对付吴三桂等人了。就这样,最终,主动请缨,只身前往王军中,向他投降。此后,王在的劝说下再次接受清廷的求爱。
凭着这份魄力和贡献,他被康熙提拔到山东登莱道,母亲被追封为贞烈公仁,父亲被追封为朝烈大夫。之后,康熙亲自为周培公去世的母亲孙氏写了一篇悼词。可以说有一段时间没有任何赞成的差别。然后,经过三年的哀悼,周培公去山东任职。但由于他与山东的总兵意见不合,又因为不习惯官场的条条框框,在登来路干了三年就辞职退伍了。
可以说,周培公的仕途已经到此结束。但1690年,随着清朝西北噶尔丹的叛乱,闲在家里的周培公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写了一份平叛计划书,呈献给康熙。康熙看了之后,觉得很好,就让周培公去盛京当提督,负责镇守边境安全。直到1701,在盛京镇守清军边境11的周培公病死。
可以说,虽然周培公在现实历史中的贡献和官位没有电视剧中的大,但他的结局比电视剧中的好很多。他没有被贬到盛京,而是自告奋勇在盛京帮助清廷镇守边境,在盛京做了11年的知府。可以说是深得皇帝信任。要知道盛京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一个汉人能守住。
姚启生
姚启胜在现实历史中的成就甚至比电视剧中的更伟大,更传奇。顺治初年,姚启胜被当地土豪侮辱,恼羞成怒,投靠清军。后来,清军的统治者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有着非凡知识的人才,所以他们任命他为通州周知。然而,姚启胜并不是一个知足的人。他一当上知府,就带着他的长官,把欺负他的土豪活活打死,然后直接去印。
1663年,不知何故,已经辞官的姚启胜又想做官了,于是参加了乡试,被封为广州象山县令。但没过多久,他就因擅自让人去南阳与他人做生意而被免职。就这样,在第二次丢官之后,姚启胜在生意场上老实了几年。但他毕竟不是一个守法的主人。1674年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时,姚启胜拿着自己多年经商赚来的钱,再招人投靠当时负责镇压福建叛乱的太子康的书。
并且在跟随康亲王北伐的过程中,姚启胜屡立奇功,事业更是蒸蒸日上。首先,他迫使耿仲晶投降,并被提升为福建的特使。后来,他利用奇怪的战术,将吴三桂手下的将军韩大人收归麾下。后帮助太子康收复张、全之地,升任福建巡抚。也就是说,当福建巡抚的时候,姚启胜开始了传奇而辉煌的一生。
1678年,因收复平和、漳平两县,并成功阻止台湾郑氏政权觊觎福建,斩杀等将领,被授予正品。1679年,姚启胜大败郑锦军队,投降14400人,同时乘机收复金门、厦门,从而升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1682年,因攻克金门、厦门,被授予骑都尉称号。随后在1683年,时年59岁的姚启胜在帮助施琅征服台湾省后不久,在福州去世。
可以说,姚启胜这辈子就是一个传奇的存在。我几次官位失守,却能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重新崛起,直到最后成为太保太子,位居东宫显要位置。
李光地
历史上李光地的结局比电视剧里的李光地好太多了,而且官位是三人中最大的,也是三人中唯一死后被追授谥号的。李光地出生于明末崇祯十五年,后以康熙四年高中第二秀才的身份步入仕途。成为学者后,他首先被选为庶吉士,后来被授予翰林院编辑的职位。1674三藩之乱时,福建亲戚李光地拒绝了和耿的拉拢,偷偷写信给康熙表示忠心,康熙也很欣赏他的忠心,于是让兵部记他为带兵之首,并让康亲王在他进入福建时设法找到他,保护他的安全。
1677年,李光地因为得到拉哈德的赏识,被康亲王破格提升为侍应学士。后来在1678年,李光地因镇压蔡瑁起义反清复明有功,升任永州连长。1680年李光地回朝鲜后,被康熙任命为内阁学士,同年举荐施琅负责攻台。之后,李光地历任国子监学士、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在这几十年里,李光地被贬官,因治水有功而被提拔。总之,他的仕途跌宕起伏,风雨无阻。
但最终李光地的仕途达到了巅峰。1705,已经风华正茂的李光地升任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天下默认宰相。作为已经坐到这个位置上的李光地,此时也无意为官。他曾多次想辞职回乡养老,但因康熙思念旧臣而遭到拒绝。最后,1717年,李光地病逝,享年77岁,谥号“郑雯”。
可以说,李光地从做官的那一刻起,就深受康熙的信任。晚年几次被弹劾,但每次都被康熙赦免。比如1687年,他因为在孝庄太后的葬礼上没有如期去京城祭拜孝庄而被弹劾。按说,他本该被五品录用,最后却被康熙的圣旨赦免了。所以李光地一生都是康熙最亲近的宠臣,甚至在死后还享有至高无上的宠爱。雍正年间,李光地先被追授为太子太傅,后得以入仙庙,代代供奉。
综上所述,周培公、姚启胜、李光地在历史上都有好的结局。他们没有被降职或杀害,但都是在任职期间病死的。而这三人也是康熙皇帝所信任的,其中李光地的成就最高。他是三人中唯一被谥号的,也是唯一坐在台上的。其中,周培公明显夸大了他在电视剧中的成就。在历史上,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劝王做了最大的官,也就是盛京知府,这和电视剧里演的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