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画六体的原理是什么?

“六体制图”是金代制图家裴秀总结前人制图经验提出的六项制图原则。它正确地阐述了地图比例尺、方位和距离的关系,是我国最早的地图学理论。

“六体地图学”对我国西晋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贾丹、宋代沈括、元代朱思本、明代罗洪宪等古代制图家的著名地图,都继承了“画六体”的原则。

裴秀论述了地图的制作原则和方法。一种是分数,即比例,用来换算地图与实际地物的数量关系;其次是瞄准,也就是方位,用来确定地面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三是道里,用于确定特征之间的距离;第四是竞争;五是恶的一面;六是迂腐直爽。

前三个法则解释了地图的比例尺、方位和距离,是现代地图绘制中不可缺少的数学要素。后三条规则因地制宜,都是用来修正地形起伏、方向偏差、物体间迂回弯曲等造成的误差。

后三个原则讨论的是如何正确确定两点间距离的表示方法。应考虑地面波动、方向偏差和将曲线变成直线引起的误差。斜距化为平距修正,方向偏差修正为“方邪”,曲线修正为“迂回直”,最终可以得到无误差或误差很小的鸟类直接距离。裴秀认为,地图学的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其重要。如果地图只有图形而没有比例尺,就无法比较和测量田野与地图之间的距离。如果按比例尺画,不考虑瞄准,那么这里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其他地方会有偏差。